中国新视野-156日惊魂记 滴滴黯然退市

滴滴退市也被市场视为,是中美金融加速脱钩的象征性事件,未来中概股或将成为历史名词。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2月2日颁布新规,要求国外上市公司提交审计底稿,滴滴3日随即宣布,即日起启动纽交所下市、港股上市程序。先前备受各路人马追捧的滴滴,却在中美较劲下平白成为磨心,其不顾中国政府警告仍执意赴美上市,更碰触到高层逆鳞,不仅自己被穷追猛打,更牵拖同业一起被卷入史无前例的整治风暴。

滴滴6月30日赴美上市前夕,获得市场10倍超额认购,估值上看千亿美元,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后,规模最大的中企赴美IPO案。但此前数度传出中国官方奉劝滴滴暂缓上市,或改道香港的传闻。上市当天,滴滴没有敲钟、无记者会,过程低调到令人感觉诡异,市场甚至以「偷偷摸摸」、「悄悄上市」来形容。

果然,7月1日中共百年党庆刚过,网信办2日立刻对滴滴实施网路审查,暂停其新用户注册,再将滴滴数十个APP下架,等于阻断滴滴业务。7月16日网信办、市监总局等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审查。9月5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委组成检查组进驻滴滴。一连串雷霆手段震撼各界。

这场风暴最终横扫中国网科业界,包括金融、教育、音乐、游戏、餐饮、交通等领域均难逃劫数,业者股价暴跌,更从天之骄子沦为过街老鼠。滴滴宣布将自美股下市后股价连挫,已较6月底发行价大跌逾57%,上市以来蒸发约600亿美元;2021年那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也暴跌逾4成,为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后的最差表现。

针对滴滴乃至在美中概股的后续动态,首先,中企长达30年在美股苦心经营的版图恐付诸流水,尤其在美方强力要求中企须交出审计底稿,以及中方严防数据外流下,未来中企赴美只怕是关山难越,将被迫回到港股与中国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若中美对峙情势不改,在美方所给的3年时间内,在美中概股恐逐步退出,最终成历史名词。

另一方面,与先前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返港不同,滴滴是迫于中美政治压力落难转进,并非凯旋归来,加上遭整治期间其中国事业遭到同业趁机吞食,市场评估必然不能与赴美上市时相比。

偏偏今年港股网科股也因官方整治沦为重灾区,指标股阿里巴巴更接连跌破底,套牢大批在150港元以下进场「抄底」的投资者。如今港股又要迎来滴滴回归(还有后面约230家的中概股),这些中企恐除了难再享有高估值,市场一时也难以容纳许多中企回归,巨大卖压将让港股更难发挥。但若假以时日,部分具实力的中资股获得喘息后,可望让港股生态更为丰富多元。

滴滴退市也明确告诉全球投资人,中美金融脱钩已是进行式。两强角力下,美方除了沿袭川普时期对中国科技技术的围堵封锁外,还要从资本领域阻截中企利用美国市场吸金后壮大自己。而对中国政府来说,防止境内敏感数据因企业海外上市外流,同时将具有「领头羊」角色的科企留在境内,更符合大国竞争下的国家利益取向,相较之下,中企赴美上市圈钱的利益只是次要的。

回顾滴滴赴美的乍兴乍落,加上去年底蚂蚁金服「A+H」上市告吹,两大中企上市案均因非市场因素折翼,即使之后能另起炉灶上市,但元气大伤下,短期要恢复雄风并非易事。尤其未来还能吸引多少胆气够粗的投资者,也是一大问题。这证实了在中国经商,最大也最难测的风险永远来自政治,即使企业能一时遁出海外,最终仍得乖乖的「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