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观察丨持续亏损 香港虚拟银行路在何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实习生孙迟悦 香港报道
2019年3月至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分3批发出共8张虚拟银行牌照,分别为理慧银行、众安银行、MOX BANK、汇立银行、蚂蚁银行(香港)、PAO Bank(前平安壹账通银行)、天星银行和富融银行。
2020年,上述虚拟银行陆续开业,但至今未有一家实现盈利。今年8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虚拟银行检讨报告》(下称《报告》),表示虚拟银行已达到当初设定的三项政策目标,并决定现阶段不再引入新的虚拟银行参与者,以促进市场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非利息收入偏低
分析这8家虚拟银行的财报可知,8家虚拟银行2023年共亏损约29.9亿港元,较2022年约34亿港元的亏损,收窄约12%。其中,渣打旗下的MOX BANK全年亏损7.44亿港元,成为亏损最高的虚拟银行。2023年其经营支出约为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
“我们预期,在2024年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及成本基础稳定,香港虚拟银行的综合亏损将缩小至20亿港元或更少;营运开支可能跌破32亿港元。” 彭博行业研究银行及金融科技行业资深分析师陈永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收入方面,虚拟银行去年普遍录得净利息收入增长,MOX BANK、富融银行、理慧银行和蚂蚁银行(香港)更是录得超过100%的增长,但PAO Bank和天星银行净利息收入则相较上年减少,同比分别下降14%和32%。
8家虚拟银行中亏损最小的为蚂蚁银行,2023年税后净亏损约为1.8亿港元。2023年其净利息收入为5841.9万港元,同比增长291%。同年,客户存款为63382.2万港元,同比增长79%;客户贷款为31437.5万港元,同比增长573%。
有虚拟银行相关从业人士表示:“虚拟银行前期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信息科技系统的搭建,因此需要引入大量的科技人才,在信息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初期投入比较高。” 毕马威中国金融服务合伙人沈耀文也表示,人力成本和信息科技系统的支出,是虚拟银行目前最主要的两个支出方面。
从财报来看,PAO Bank的2023年科技相关支出合计约6061万港元,天星银行的科技相关支出则为约7267万港元,分别占两家银行2023年总支出的约24%和30%。
“虚拟银行在香港的营运时间仅有4年,这些银行在不断扩充产品类型以增加收入。 2023年,虚拟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比例为 1:5.9,相对于传统银行的1:1.6来说,非利息收入依然偏低。”沈耀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市场接受程度仍待提升
在吸纳存款方面,众安银行和MOX BANK在2023年吸纳客户存款均超过100亿港元。富融银行在2023上半年较2022年底流失了约21%的存款,但在下半年加速吸纳存款,全年客户存款反升至45.6亿元,同比增长约33%,并且该行约94%的客户存款为定期存款。除理慧银行和天星银行外,其余6家虚拟银行均录得存款同比增长。
陈永富预测,今年香港虚拟银行的综合贷款增长有望达到20%,其主要推动力为个人和中小企业贷款。得益于相对合理的利率和较短的申请处理时间,“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虚拟银行贷款的需求正在上升。同时随着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进一步融合,这些贷款机构可以吸引更多内地的中小企业客户和业务。
其中,平安壹账通银行就打出了“全香港第1家中小企业专属银行”的旗号,推出了最高贷款额3000万港元的中小企业专属抵押贷款。众安银行则是对中小企业推出了最高贷款额为1800万港元的担保贷款。
在吸纳个人储户方面,除去“开户送礼”等吸引储户的手段外,虚拟银行对定期存款设定的门槛较低,但仍保持较高利率,以此吸引储户开户并存款。以汇立银行为例,汇立银行1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为4.4%,存款门槛仅为10港元。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2022年10月,香港虚拟银行的用户总数约为170万户,而截至2023年底,该数据已经达到220万,与此同时,2023年8家虚拟银行客户总存款同比大幅增长23%。
以存款客户总数计算,虚拟银行在香港所有零售银行的整体市场占有率显著增至8.8%。但是,以客户存款、贷款与垫款及总资产计算,虚拟银行在香港所有零售银行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于2023年底仅为约0.3%,仍处于较低水平。
然而,根据Quinlan & Associates的数据,8家虚拟银行的每个客户账户平均存款从2020年的29300港元,降至2023年中期的15500港元,远低于传统银行的平均存款482600港元。
沈耀文指出,虚拟银行一般以中小企业及个人为目标客群,而这类客户平均余额会相对较低。 陈永富也表示,在虚拟银行寻求收入多元化的当下,提高人均储蓄可能是目前香港虚拟银行在业务扩张方面的一大阻碍。此外,由于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担忧以及对金融科技的不信任,年纪较大的用户对虚拟银行的接受度较低。
《报告》也称,虚拟银行在业务方面(就客户存款、总资产及总贷款而言)市场占比较低,但其在客户总数方面则有较高的市场占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虚拟银行有机会进一步提升客户的参与度,鼓励客户更积极使用各类银行产品与服务。
寻求业务扩张
在主营业务增长受阻的前提下,近两年各家虚拟银行也在逐步申领销售、投资及保险产品的相关牌照,增加其收入来源。
据了解,部分虚拟银行亦提供证券、保险中介服务,包括销售及分销集体投资计划、人寿保险产品、一般保险产品,以及股票交易服务等。截至 2024 年7月底,八家虚拟银行中有六家是注册机构(即从事证券业务);有三家则是持牌保险中介人。
根据《报告》,截至 2023年底,在虚拟银行开立的财富管理账户数目占于零售银行开立的财富管理账户总数目约 3.1%, 相比2022年底的 1.3%有所上升。然而,虚拟银行在 2023年从财富管理业务产生的总费用及佣金收入,仅占零售银行的整体费用及佣金收入的 0.01%。
保险中介业务方面,截至 2023 年底,虚拟银行分销的长期保险业务及一般保险业务保单的数目分别占所有零售银行分销保单总数的 1.6%及 0.3%,然而,由于虚拟银行集中在保费较低的保险产品类别,虚拟银行在2023年的长期保险业务及一般保险业务新保单的保费收入则仅分别占所有零售银行整体保费收入的0.3%及0.05%。
同时,今年3月,MOX BANK投资产品主管柳翰扬就曾透露,MOX计划在下半年推出虚拟资产投资服务。2023年5月,众安银行宣布,计划向零售投资者推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HashKey Group首席运营官Livio Weng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家虚拟银行的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尚未启动,仍在等待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审批,预计在未来一个季度内将有首家虚拟银行获批。除虚拟资产ETF交易外,这些银行还计划扩展其加密货币产品线,包括与虚拟资产交易所合作,提供用户直接购买和交易加密资产的服务。
然而,Livio Weng也指出,香港虚拟银行在虚拟资产交易领域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香港金融管理局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框架仍在完善中,因此各家虚拟银行需要密切关注监管动态,确保其业务和交易的合规性。
毕马威研究报告显示,香港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虚拟银行要实现盈利,必须不断创新,部署获客及留客战略。虽然从短期来看,部分虚拟银行可能获得母公司的支持,但最终还是需要找到可靠的盈利途径。
陈永富称,香港的各家虚拟银行希望通过加强战略合作和推出新产品,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创造新收入。资料显示,2023年,富融银行与腾讯支持的微众银行结成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MOX BANK和众安银行则是推出了美国股票交易和基金投资服务。
就产品而言,8家虚拟银行均提供远程开户和不同类型的一般个人银行服务。不同虚拟银行的业务策略则各有侧重,其中部分虚拟银行专门提供个人银行服务,其他则主要以中小企业客户为服务对象。
《报告》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银行的产品及服务对象并不限于本地居民,还包括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这些客户普遍认为香港的虚拟银行产品及服务方便快捷且效率高,符合他们的需要。
对外发展业务也是香港虚拟银行寻求增长的其中一个方向。
2023年11月,WeLab Bank的母公司汇立集团透过与Astra集团共同持有的雅加达服务银行BJJ,在印尼推出旗下第二家数字银行——Bank Saqu。此前2022年4月,ZA Bank母公司众安通过增持印尼阿拉丁银行的股份,增加东南亚业务。
沈耀文表示,虚拟银行要秉持其定位,将银行服务普及化,并透过投资及保险产品销售等方式开拓手续费等新收入来源。他进一步表示,虽然香港金融管理局在《报告》中提出取消对虚拟银行“主要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规定,但个别虚拟银行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视乎它们能否找到可靠的盈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