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恐惧现场!虚拟实境+心理治疗 有效克服惧高症、创伤症
带你重回恐惧现场!虚拟实境VR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有效克服惧高症、创伤症。(本报系资料照片、卢祎祺摄)
近年非常夯的虚拟实境(VR),不只给电玩玩家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也能导入「认知行为治疗」中,帮人们克服恐慌症、焦虑症、惧高症等心理问题。
多年前,美国退役军人美库尔(Chris Merkle)在伊朗、阿富汗地区执行任务后,长达数年都受创伤后症候群(PTSD)所扰。他变得暴躁易怒,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等待狙击行动。为了回归日常,美库尔做了几次咨商治疗,但对于那一段战争创伤,他一直没准备好要开口谈。
直到退伍军人事务部建议美库尔,可以试试使用虚拟实境(VR)做治疗。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用VR治疗,不就得重新经历那段可怕的日子吗?这不是等于逼迫他,回到那个不堪回首的时刻吗?
美库尔接受建议做VR治疗。他拿起假枪、戴上眼镜,进入那个为他设计的军旅情境。大漠风沙、军用卡车、朝他开枪的敌军...种种逼真细节,令美库尔不可思议。长达10多年不敢回想的过往,竟在眼前一幕幕如实上演。他的肌肉紧绷、心跳加速,恐惧无比,却也如释重负。
「我的大脑告诉我,这些事情都发生过,而我的身体也有所反应。」
当美库尔摘下眼镜,他感觉到自己完成了某件重要的事情,而这份成就感也转为深沉的慰藉。这么多年过去,他不断被自己的记忆凌虐着,但在VR中直面创伤,却也让他意识到:我活下来了,才能回看过往。「这是至今最大的进步了。」美库尔说。
●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
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价值观念都不同,所以面对外界,我们不可能完全客观,而是带着主观的想法或投射。这些想法也会被反映在行为上,换句话说,行为通常是由某些认知所驱动,只是自己未必会察觉。
比方说,童年时曾受某种创伤,让你成了缺乏自信的人,下意识会认为「我很差」,那么在待人接物上,你就可能比较害怕挑战、自我设限。又或者是曾在战争中面临生死交关,即便战争结束了,仍会误以为自己处于危险当中,时时过度警戒。这些都是主观认知影响客观事实,进而再改变日常行为的具体例子。
而「认知行为治疗(CBT)」,就是要改变你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认识,以导正扭曲的惯性思维,影响日常的行为习惯。
许多研究都证实,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比起服药控制、单纯的心理咨商更有用。临床实验也证明,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处理不同种类的情绪困扰,包括:忧郁症、强迫症、社交焦虑症,甚至愤怒、自尊低落、病痛或疲倦等身体问题。
●为什么VR也能治疗?
一般的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分成几个阶段:
1.找到问题:意识到思考中的盲点或是问题来源
2.重塑问题:奠基于客观事实,重新评价这些盲点
3.深度认识:对他人的行为或动机作更深度的认识
4.重建机制:建立更完善的思考、决策、行为机制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认知行为治疗也很注重行为的改变。比如让患者直面恐惧的「暴露疗法」,或者透过角色扮演、帮患者先模拟真实的情境等等。
而VR的拟真性强、弹性高,能建立非常逼真的模拟情境,也可以随时调整模拟的强度,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适应疗程。如美国奥斯汀的科技新创Rey,就是结合VR等沉浸式科技与传统认知疗法,协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治疗恐惧症、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Rey创办人、戈巴拉克瑞希南(Deepak Gopalakrishna)医师指出,恐惧感通常源于记忆中特定的「触发机制」,进而导致恐惧、强迫、逃避等生理症状。该公司便是运用新科技,训练患者大脑的触发反应,改变容易进入恐惧状态的惯性。
●怎么用VR做心理治疗?
拿惧高症来举例。对有惧高症的人来说,即便只是站到窗台边往下看,都可能让恐慌发作,产生晕眩、恶心不适感。使用VR让患者居高临下,同时装上生物感测器,侦测患者的恐惧反应指数。
控制人员可以掌握何时提高训练程度、改变触发机制的强度,来提升整体疗程的效果。
过程中,搭配心理健康专家引导,一步步重建患者对高度的认识,抛开既有认知(如:危险、易落...)。当患者回到现实生活,就能洗刷过去对高度的恐惧,想起VR治疗时的经验,不再一味惧高、逃避。
「我们在VR中建构的治疗方案,也将认知行为疗法导入软体。」戈巴拉克瑞希南指出,他们的希望能透过充分的数位化,优化咨商流程,同时也更密切监控患者的身心状态。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大幅缩减治疗时间与成本,并提供更多治疗可能性。
●「线上化」还不够 VR提升心理治疗品质
目前,该公司已经发表产品,针对恐慌症、思觉失调、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惧高症、社交恐惧症等疾病,都有提供治疗方案,未来预计会持续扩大范围,帮患者克服强迫症、上台恐惧症。
●随着新冠疫情延烧,远距医疗蔚为趋势
但戈巴拉克瑞希南指出,直到现在,针对心理健康的远距医疗选项依然不多,而他不认为远距心理治疗,只要单纯把一切都「线上化」就足够了。
「把治疗场景从咨商室转往Zoom聊天室,事实上不会带来什么改变。」戈巴拉克瑞希南说:「不能只是为了科技而科技,不能只确保可用性(accessibility),而是要在可用性之外,顾及到使用跟治疗的品质。」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有关VR治疗对心理的影响,学界目前掌握有限。有一定的风险是,民众在缺乏专家辅佐的情况下,自行使用VR重回创伤现场,这恐让治疗成效变得不可控。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员罗杰斯(Jonathan Rogers)就说,他认为在心理治疗上,VR不会成为唯一解方,服药与心理咨商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