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类固醇恐惧症」全球第三 异位性皮肤炎治疗有新选择

异位性皮肤炎需要持续治疗,目前除类固醇类药物外,已有非类固醇药膏提供患者治疗新选择,可作为部分轻中度患者的第一线治疗药物。(示意图/Shutterstock)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马拉松式」的治疗来控制病情,但只有3成病友在治疗8周后仍持续用药。一份跨国研究指出,采用类固醇治疗异位性皮肤炎而引发的「类固醇恐惧症」,台湾位居世界第三,皮肤科医师指出,目前已有非类固醇药膏提供患者治疗新选择,可作为轻中度患者的第一线治疗药物。

台大医学院皮肤科教授朱家瑜医师指出,轻中度异位性皮肤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局部搔痒、避免复发,过往经常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但由于类固醇容易导致皮肤变薄或萎缩等副作用,让许多病友治疗顺从性不佳,甚至自行停药或减药。

根据一份跨国研究,台湾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的类固醇恐惧症高居全球前三名,仅次于波兰和乌克兰。该研究指出,类固醇恐惧症的盛行率介于21%到83.7%,其中不乏医护人员,常见的恐惧原因包括:担心皮肤变薄、耐药性、影响生长发育、其他皮肤不良反应等。

台大医院小儿部特聘教授江伯伦提醒,短期且适当使用类固醇药膏,不需要太担心副作用问题,长期使用较有副作用疑虑;若不希望使用类固醇药物,目前也有非类固醇外用药膏可供选择。台湾已核准适用于3个月以上轻中度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国际指引指出,部份情况下可考虑直接使用非类固醇药物,作为轻中度患者的第一线治疗药物。

异位性皮肤炎难以根治,更需要正确的治疗观念。有些人认为异位性皮肤炎长大后会自行痊愈,江伯伦提醒,如果幼儿时期没有好好控制,恐怕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走向气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过敏疾病,早期介入治疗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