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生物制剂 异位性皮肤炎治疗新趋势
▲成大医院皮肤部廖怡贞医师指出,依研究显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4个月后的患者,平均可改善70%病灶严重度,甚至有将近40%患者可达病灶几乎清除改善的程度。(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有异位性皮肤炎及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一直饱受全身性反复搔痒及多处抓伤困扰,严重时甚至影响专注及睡眠,后来因公司新合作案加班时数增加,身心承受压力,使异位性皮肤炎症状快速恶化,经成大医院皮肤部廖怡贞医师给予新型生物制剂治疗,治疗约4个月后,患者躯干及四肢病灶均改善,也得到稳定控制。
廖怡贞医师指出,该名25岁患者多年来不定期就医,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严重时影响日间专注度及夜间睡眠,后来因身心承受较大压力,原本不稳定的异位性皮肤炎症状快速恶化,原本仅全身性脱屑、粗糙的状况,不到1星期扩展成全身超过70%泛红且脱屑的皮疹,伴随有分泌物的抓伤伤口,导致全身疼痛紧绷完全无法入睡。
在了解患者病史后,除立即给予治疗以缓解急性皮肤炎外,也建议患者考虑接受国内已核准使用的新型生物制剂治疗,以达长期稳定控制病情的效果,在治疗约4个月后,患者躯干及四肢病灶均改善,也得到稳定控制。
廖怡贞医师指出,异位性皮肤炎是与第二型免疫反应相关的过敏性疾病,而细胞激素IL-4与IL-13介白素主导第二型免疫反应。新型生物制剂借由阻断IL-4与IL-13受体,进而阻止发炎相关的免疫反应,使得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可以获得改善。依研究显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4个月后的患者,平均可改善70%病灶严重度,甚至有将近40%患者可达病灶几乎清除改善的程度。
新型生物制剂主要用在治疗中重度、且对局部处方治疗控制不佳的18岁以上成人异位性皮肤炎患者,中央健保署于2019年12月开始给付此项药物治疗。但依健保规范,患者须先使用2种口服免疫抑制药物的足量治疗各3个月及照光治疗3个月,且疾病严重度(EASI评分)仍有20分、体表面积30%以上,才能以事前审查方式申请使用针剂。
異位性皮肤炎与遗传、环境因子有关,患者家族成员有异位性体质,是一种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廖怡贞医师指出,一半以上異位性皮肤炎患者在婴儿时期就出现临床症状;仅少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随时间而改善。由于严重影响生活品质,所以令患者相当困扰。
廖怡贞医师表示,对于异位性皮肤炎的孩子,会建议每天涂抹1-2次的乳液当日常照护,以改善皮肤较为干燥粗糙的问题;但若皮肤炎情况较严重时,需由专科医师处方合适强度及剂量的外用类固醇或免疫调节药膏治疗,迅速缓解搔痒及红肿的症状,以免年幼患者因反复搔抓而造成感染或皮肤增厚的恶性循环。廖怡贞医师并提醒要依照医嘱用药,以免过度使用药物,造成皮肤萎缩变薄及微血管增加等副作用。
廖怡贞医师说,有些中度或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在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后,身体仍有大面积皮肤炎病灶,则应考虑合并紫外线照光治疗。紫外线可以抑制异位性皮肤炎的发炎反应, 达到有效缓和皮肤红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