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新药 健保有条件给付
标靶药物让异位性皮肤炎病友重获新生。(李念庭摄)
罹患异位性皮肤炎的病人,时常全身发痒、脱皮、掉屑,伤口还可能流脓,对患者而言十分痛苦。台大医院皮肤部主治医师朱家瑜说明,目前新型标靶口服小分子药物,及新型态生物制剂打针治疗,能大幅改善异肤病友症状,健保也有给付。
朱家瑜指出,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很难根治,需要长期治疗。根据异位性皮肤炎病友协会调查,95%病人需要外用局部药膏,其中近9成使用类固醇药膏;药物治疗部分,85%病人服用抗组织胺、40%使用免疫抑制剂;另外,有15%病人使用口服标靶药物,近3成接受最新生物制剂针剂治疗。
朱家瑜说明,口服标靶药物约1周内就能改善症状,5成病人服用2天就有效止痒;打针则稍慢,约1周后止痒、1至2个月改善病灶。朱家瑜解释,打针是生物制剂,需要时间中和抗体,口服小分子药物则是直接抑制细胞发炎,效果较快。
朱家瑜表示,通常会建议较严重、急迫患者使用口服药,不过小分子药只是抑制细胞发炎,停药后容易复痒,很多病人3天没吃药就觉得自己快发作;打针满半年到一年的患者,即使停药3到6个月,也很少会发作。副作用部分,口服药可能影响血球及肝肾指数,有引起肺结核、B型或C型肝炎恶化的风险,每3个月要抽血检验;打针则可能增加结膜炎机会,也可能导致脸部变红,但比率仅约10%,且只要擦药膏就能解决。
朱家瑜指出,病人诊断为中重度异位性皮肤炎,经过2种免疫制剂治疗各3个月,再加上照光治疗3个月还是中重度,健保就会给付标靶药物及打针治疗;免疫制剂跟光疗也都有健保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