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无人机锐鸢、红雀「性能不符需求」 海巡署拒采用
中山科学院研发无人机「锐鸢」、「红雀」,曾被海巡署考虑在全国各巡防区各部署一架,用于事故先遣探勘;或者部署东沙岛、太平岛,用以确认不明海上目标。然而因为「性能不符需求」,海巡署目前已打消自行建案采用的打算。
根据《联合晚报》报导,中科院曾在2012年及2014年下旬,两度邀请海巡署人员来访,参观航空研究所,听取关于「锐鸢」、「红雀」的介绍,让海巡署有意自行建案采用,用于救灾与军事侦察。
但海巡署评估后发现,中型无人机「锐鸢」无法承受8级以上风力,一旦出海10浬,海面空域的风向与气候条件就不利操控,而且天候不佳时,对海面侦搜目标的解像力也会降低。除此之外,操作锐鸢的人员,必须是服役3到5年以上,考到中、高级证照,才能执行日、夜间起降,训练成本相当高。
而小型无人机「红雀」续航力不足,巡航距离仅及于舰船上人员目视范围内,也无法在稍微恶劣的天候下起飞,回收时更必须另派小艇,作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