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制模拟器 国造潜舰、高教机AI运用成亮点

中山科学研究院航空研究所白方平副所长。(国防部提供)

为建立我国模拟器自主能量,中科院自1995年起投入相关技术发展,并逐步掌握关键性技术,至今已开发国军(含三军、后备及军医)逾240套各式模拟系统,除了国军所需的空用、陆用、海用,以及各式射击训练模拟器外,并完成包含高铁与台铁模拟器等民用模拟系统的建置与性能提升,具体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国内供应链。中科院也证实,9月即将下水的(IDS)潜舰,也将有模拟操作系统。

图为国造云豹装甲车模拟器。(中科院提供)

国防部今日召开例行记者会,邀请中山科学研究院航空研究所副所长白方平,说明推动模拟系统研发的成效与发展。

白方平表示,在国军运用模拟器可撙节油弹消耗,模拟训练成本,远低于实际演练,并透过模拟训练可反复实施、纯熟战技。其次为降低危安风险,不但无人员伤亡风险,且可执行高危安训练课目,以模拟训练装备替代实装,能有效降低实装损耗。最重要的是模拟训练没有场地限制,可结合实地实景施训,不但可避免军民纠纷同时能兼具保密性。

白方平进一步表示,中科院多年来以军用模拟器设计制造累积的经验基础,持续朝向全方位领域发展,广泛地应用在逃生程序训练、航空生理训练、战场抗压训练、飞航管制训练、血液透析模拟训练、实兵模拟接战训练、高铁驾驶模拟训练以及结合急难伤患救助的战术战伤模拟训练系统等领域。

此外,中科院配合我国各型无人机研发产制与成军需求,研制各类型无人机操作训练模拟器,完备人员训练软、硬体装备,快速建立我国「无人机」新战力。

白方平也强调,新一代勇鹰高级教练机的研制过程中,同时纳入先进的地面训练系统(Ground Based Training System, GBTS),GBTS系统包含对维修人员的技勤训练与飞行员的战术战技训练,整合实体机的先进航电装备及地面模拟训练系统,训练范围涵盖基础学科教育、飞行程序训练、模拟器飞行训练、实体机训练,以及运用地空连网架构执行实体机与模拟器的合成化战术演练训练,先进GBTS系统可有效节省操作维护成本,提高训练综效。

未来中科院将持续擘划国军各项战演训模拟的技术蓝图,运用在扩大联合演训综效上,并将整合三军各型模拟器,建构异质、异地、同时连网整合的虚拟合成化战场,以扩大联合演训综合效能。另外在技术发展上,中科院将持续提升技术层次,整合AI人工智慧、深度学习、VR/AR/MR等前瞻技术,发展「实兵(Live)、虚拟(Virtual)与建构式模拟(Constructive)」整合的智能演训环境。

目前中科院已充分掌握模拟系统关键技术及全系统整合能量,从规划、设计、制造到后勤维保,均已与全球大厂并驾齐驱。在性能、价格、维修度及运作成本均远低于国际市场同级产品,不仅品质满足国军需求并可降低后勤运作成本与风险,且未来系统扩充不受制于外。

白方平最后强调,中科院将持续深耕关键技术发展、结合国军战训实需,开发产制各类军用模拟系统,以落实国防自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