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竞合并存 专家吁加强布局

热门话题

在全球化遇冷、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今天,经贸关系首先成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对美国而言,经济服从于国家安全的认知不会轻易改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梦孜近期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美对华战略遏制与打压、歧视与排挤将继续,中方要正视并应对好中美经贸合作与博弈。

文章建议,中方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尽可能使两个体系不是完全并行的、割裂的,而是交叉的,且尽可能扩大交叉面,毕竟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美两国有着共同利益。这一点包括拜登总统在内的美国政要都有过表态,即不愿与中国「脱钩」。

二是争取中间地带,包括「全球南方」国家。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中方在政治上与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倾向南方国家是在情理之中,鼓励「全球南方」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的崛起,不在大国之间简单地选边站队。在经贸方面,运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搭起的国际合作平台,切实做好可持续、惠民生的项目。

三是团结欧盟国家,呼应其「战略自主」诉求。欧盟一体化建设的发展与进步,标志着其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的崛起,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和现在,其外交、安全与经济战略目标不可能是完全盯着中国的。中欧无政治、安全上的利害冲突,经济上的互利合作深入发展,相互依存加深。

文章呼吁,应开放性、动态地看待中美贸易基本盘,深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利益捆绑。自川普政府以来,经过贸易战和拜登政府的局部「脱钩断链」,中美经贸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中国对美出口主要包括机电和服装鞋帽等日常用品,这些产品可替代性强,固守中国出口盘不太容易。文章认为,应从全球供应链布局上多下功夫。

一方面,中方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形成利益捆绑,在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做强做厚做大供应链。另一方面,供应链转移也有因为要素成本上升而带来的自然性溢出,即市场动机导致的转移。

文章认为,对美之失在其他地方有所得,这是全球供应链转移平衡的结果。中国需要做的是管理好供应链,在强化连接力的同时,把握好对价值节点的控制力,在全球或区域供应链布局中外置或前置,以掌握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