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人生第二次青春期!專家:若挺過這時的低潮,必定過得更快樂、更穩定
图/freepik
中年,是人生的第二次青春期
让我们想像一个没有青春期、没有青少年的世界,也就是没有所谓「青春期」这个概念的世界。当年轻人过了身体发育期进入成年期时,社会就认为他们已经做好进入社会工作的准备—去就业,而不是上高中或大学继续读书。
他们的能力和社会技巧都还不够纯熟,也会把青春期的情绪带入职场,然而他们的能力和社会成熟度已足够应付属于农业和手工艺方面的工作,然后他们就会早早结婚生子。
虽然这样的世界现在看起来很怪,但是一百五十年前的美国就是这样。我们的祖先知道从青春期到完全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常是充满混乱和不安的。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曾说过一个关于苏美人父亲对自己的儿子傲慢和冷漠的行为举止感到痛心的故事,这是在西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的事,而亚里斯多德则将年轻早期(大约青春期到二十一岁左右),和婴儿期(出生到七岁)以及少年期(七岁到青春期)这两个时期做了区分,他的区分方式和现代人非常接近。
不过直到近代,我们才发现在童年和成年之前应该还有一个过渡时期。在此之前,学校是让儿童就读的,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则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在马克吐温的《顽童历险记》中,没有人对一个十三、十四岁的小孩必须自己谋生感到大惊小怪,若在今日,书中的哈克早就被送到儿童保护中心了。
十九世纪下半叶,城市化、工业化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改变了青年期的模式。专业化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工作技术及成熟度的要求,社会开始禁止雇用童工,要求儿童必须上学,这延长了年轻人上学的时间。
后来中学开始出现,社会希望青少年能待在教室里而非工厂,城市也开始蓬勃发展。在前工业时代,青少年住在农场和小镇里,周围少有同龄青少年,但是城市化导致了青少年族群兴起,他们住在一起,一起上课,一起参加社交活动。此时青少年变成一个群体的身分,一种专属于青少年的气质和认同应运而生,众所周知的青少年文化于焉诞生。
在一九○四年,确立了青春期为社会中一种群体的分类,这是个非常大的转捩点。
史坦利.霍尔(G. Stanley Hall)是美国首位获得心理学专业学位的人,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著作,书名就叫做《青春期》(Adolescence)。霍尔认为处于青春期的人在心理上和其他阶段的人都截然不同,他们充满了矛盾和极端的情绪。
比青春期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他让「青春期」这个词变得耳熟能详,在此之前,这只是一个年龄的阶段,几乎没有人知道「青春期」这个词,但从霍尔开始,青春期不但是流行语汇,也是根深蒂固的概念,我们已经无法想像没有这个词汇该怎么办了。
在一个青春期被公认为事实的世界里,青少年并没有直接进入成年期,而是让各种机构和社会准则引导他们从童年过渡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属于青少年的机构,包括中学、学院、社区学院、实习、暑期打工、学徒制、军队、咨询、协助热线、专业的心理学家、独立的青少年司法系统等。
更重要的是,青春期的叛逆与难搞,会被视为是过渡阶段正常的现象。虽然有些青少年的情绪问题需要治疗,但大多数的青少年更需要的是指引与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以及事先为他们铺好的道路,例如上学、工作、约会等,引领他们渐渐过渡到成年。
大致上来说,我们会鼓励青少年在感到困惑或情绪混乱时对外求助,而他们也真的会求援,且不会因此受到嘲笑。
中年时期的「不满足」是人之常情
就像青春期一样,中年时的重新启动,只是一个普通且可预测的发展路径。跟青春期一样,中年时期会感到不满足是完全正常的状态,有些人可以轻松度过,有些人会过得比较辛苦。
就像青春期一样,也有很多人会帮助处在中年困境的人,即使他们自己也能克服困境,但是经由他人的协助会收获更大就像青春期一样,在中年期孤立、困惑、自我挫败的思维模式,会使困惑和混乱加剧;就像青春期一样,中年时期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压力的时期,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危机;就像青春期一样,中年期也是个过渡期,对于那些在这个阶段遇到困难的人来说,这段时期的困境将会引导他们走向一个更快乐、更稳定的人生阶段。
简而言之,虽然幸福曲线的谷底阶段,和青春期在生理、情绪及社会模式上完全不同,但它们都是极富挑战性的独特过渡阶段,是正常、普遍、可预测而非病态的阶段。
但是,青春期有社会支持的整体环境,而中年困境却只有……红色跑车。我在第四章探讨了为何时间是个「绝对」的概念,而衰老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究竟位在幸福曲线上的哪个点,通常是由时间和衰老程度共同决定的。
时钟和生物学能够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生理和心理的状态,而社会和文化能够解释在某个年龄我们会有的诸多情绪和期望。有时候时间和衰老不会同步,例如十九世纪的青少年状况就是一例。不过,当社会增加了「青春期」这个类别时,这个问题获得了解决。此时,另一种时间与年龄不同步的状况正在产生。
所幸,一些像马克.费德门(Marc Freedman)这样聪明的人正在发明一个新的类别。
《大人的幸福学:蓄积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弹的快乐,走出上扬的幸福曲线》。 图/时报出版
本文摘自《大人的幸福学:蓄积能量,找回由谷底反弹的快乐,走出上扬的幸福曲线》,2022/06/21时报出版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