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道路选择是海峡两岸的重大命题(王海良)

大陆国台办例行记者会。(蓝孝威摄)

作者提出: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是,第一,如何看待两岸面临的道路选择、认识包含两岸历史性共识在内的两岸共构?第二,如果民进党愿意回头,大陆如何对待?第三,如果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行动,大陆该如何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以此展现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第四,如何评估大陆采取非和平方式打击「台独」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诸多相关问题?

一、道路选择需建构新思考框架

(一)思考道路的新框架

道路选择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回答这样的命题,须有宏观思考和创新思维,要建构起新思考框架。应当看到,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新历史方位,努力实现包括祖国完全统一在内的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历史任务,也是重大命题。民族大义、国际大局、发展大势都是这一命题的要素。所以,看统一问题,应廓清大视野、捕捉大转机、把握大趋势。还要在这「三大」中,打破两个迷思,一是台湾自身的迷思,二是台湾对美国的迷思。

(二)超越台海的大视野

大视野,也是大格局。跳脱台湾和台海看台湾问题,你会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不限于统与独、战与和之争,也不止是中美博弈。实际上,台湾真的是在世界的多个交叠的夹缝中求生存。除了处在中美两强间,台湾还夹在东西竞赛中间、南北挤压中间、亚欧角力中间、思想文化冲突之中,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丧失自我、日益困顿,全然失去了「小确幸」。可以说,这正是经济发展徘徊和「新南向」失败的原因,也是吞下美猪核食、疫苗短缺、交保护费的根源。

不错,美国及其盟友在极力扶持台湾,让台湾社会多少还有些信心与安全感。不过,这一杆盟友除了跟着美国空喊政治口号、鼓吹民主自由人权,什么都无法提供,经济上只有等价交换,军事上绝不轻举妄动,美国再也不能呼风唤雨。而美国在经济上只会盘剥台湾,军事上也是以经济获利而提供帮助的,但这种帮助与美国大兵生命无缘,别指望美国出兵保卫台湾岛。美国为台湾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公共形象,而不是出于必须用生命来保护的核心利益。所以,你根本看不到美国及其盟友誓死保护台湾的动力、能力和条件,只会看到台湾前途命运遭遇严峻考验。

(三)出现了中美大转机

大转机,也是大转折。转机也好,转折也罢,都没有一个孤立事件作为其标志,而是一系列事件的逻辑链构成的。2018年以来,我们经历和见证了美国对华发起的一系列攻击,从贸易战、科技战到香港之乱;从疫情甩锅到新冠溯源;从台海危机到新疆制裁,无不旨在抹黑中国共产党、颠覆中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阻挡中国发展,结果都遭到了惨败或重挫。美方因恐慌而主动进攻,中方为自卫而被迫反击,后发制人反败为胜。至此,美方已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心急如焚,这才上演了天津会谈的戏剧性一幕:中方采用平视外交,主动出击,要求美方接受两个整改清单、遵守三条底线;美方老生常谈,空手而归,气焰大灭。不夸张地说,中美关系风向已变,美方丧失了主动调整战略、稳定台海的机会,轮到中方立规,美方跟随了。

(四)逐渐清楚的大趋势

大趋势,也是大方向。一是两岸陷入了两条道路的斗争,一条道路是两岸共构、和平统一,另一条道路是「台独」分裂、走向战争。两岸共构包含有两岸历史性共识在内的历史性共构、两岸融合发展为主的现实性共构、两岸人民心灵契合的精神性共构、两岸完全统一的永久性共构。其中蕴含了台湾的谈判空间、前途命运、根本利益及长治久安。

二是两岸之争是大多数人与少数人的斗争,全体大陆人民加上台湾支持统一的民众,是中国绝大多数人,这足以代表支持统一的民意。在世界范围,绝大多数人也是支持中国的统一事业的。

三是实力的消长,主要是中美实力的改变。美国半数以上的人对前途悲观,75%以上的人对美国制度失望,美国有朝战、越战、阿富汗失败阴影,不敢碰克里米亚、伊朗、朝鲜,它如果敢碰中国这块硬骨头,在台海打一场大战,结局可想而知。

(五)无法回避的大抉择

今天,台湾面对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大抉择,这就是大思考与「小惩戒」之选。大思考就是彻底想清楚生死存亡问题,重返原点,回到正途,与大陆相向而行。「小惩戒」就是采取多种形式的综合惩戒,而不是大陆以统一为目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可能起到武统的部分作用。大思考就是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前途光明。「小惩戒」不会致命,但可能致残,尤其对「台独」势力而言。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起步于当下,不再彷徨。

二、两岸共构是最现实的选择

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包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共创也是共构、共创过程也是共构过程、共创未来也是共构前程。回顾总结解决台湾问题和追求祖国统一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完全可以说,海峡两岸共同创造历史、共同打造现实、共同塑造未来,无论有多大矛盾和冲突、多少困难与障碍、多严重危机与动荡,这一无法割断的关系始终存在和持续,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所有这些都可以概括为两岸共构。两岸共构是由两岸命运共同体决定的,也是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表现方式与基本趋向。两岸共构是历史的选择,既符合历史规律,又昭示发展方向。

(一)牢固的两岸历史性共构

1.两岸历史性连接

两岸共构是本体中国的逻辑延伸,是对两岸中国人共同命运的共同认知和公正评价,体现了对等与尊严。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大陆人民与台湾民众,尽管相互之间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却都是中国历史变迁过程的一部分,是两岸共构的前天和昨天。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两岸共构的基础是两岸的连接,首先是历史性连接。没有任何人能否认两岸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性连接,哪怕是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并受日本50年殖民统治期间,这一连接也未曾中断。那些心怀分裂梦想的人错误地认为,台湾从被割让到被国民党政府统治甚至沦落为「亚细亚孤儿」,是台湾本土意识产生的缘由。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割断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性连接,因为悲情是情绪,而连接是事实,悲情可以加重或缓解,但事实却不可改变。

2.两岸历史性互动

所有发生在海峡两岸的历史性事件都具有历史性互动的性质。客观地看,1949年以前的两岸历史性互动,与1949年以后的两岸历史性互动是有区别的,至少有着社会性互动与政治性互动的区别,原因在于,在大陆战败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逃到台湾,盘踞宝岛,抗拒解放。这一事件造成了两岸隔海分治,炮声时有所闻、民间不相往来、家人音信全无。即使如此,双方朝战相见、国共海岛之争、民间绕道通信,都是两岸互动的形式。

其后的历史性互动就更令人记忆犹新了,从金门炮战到老兵探亲、从台商西进到陆客入岛、从九六台海危机到实现两岸三通,无不是两岸历史性互动。在这些事件里面,「两岸有意义的对话」还少吗?从汪辜会谈到两会来往、从澳门模式到签订诸多协议、从破冰之旅到狮城习马会,两岸何止进行过有意义的对话?事实是两岸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加深了实质性合作、实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互动的历史事实比比皆是,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历史事实。承认还是否认这些历史事实,取决于当事主体的历史观,而历史观往往决定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发展方向等。

3.两岸历史性共识

上述两岸互动的历史事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民进党也公开承认两岸互动特别是两会互动、「九二会谈」的存在,是「两岸交流的历史事实」,达成了所谓「共同认知」,但坚决回避「九二共识」。其实,九二有了,共同也在,字面上只剩下了「认知」与「认识」的区别。「九二会谈」有没有达成「共识」?当然有,那就是坚持一中原则,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暂不深究一中的政治意涵。岛内部分政治力量认为,那也是「一中各表」,作为岛内对求同存异的单方面理解和诠释,大陆方面虽未表示默认,但也并未断然拒绝。这个历史性共识起了重要作用,国共两党都将它视为两岸交流、对话、互动不可或缺的政治基础。

其实,历史性会谈、历史事实、共同认知,最后都归结到了历史性共识,称不称「九二共识」只是名与实的差别。你若想进一步,它只差一公里;你若想退一步,它相差十万里。民进党人2016年上台后,否认「九二共识」这一重要历史性共识,破坏了两岸之间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与对抗。民进党更昧于历史事实,把大陆方面对未来统一的设想——「一国两制」强塞进「九二共识」,以达到抹黑和否认两岸历史性共识的目的,是十分荒谬、充满恶意的。今天,民进党只有回到原点,承认两岸历史性共识,两岸关系才能「重启」。

(二)坚实的两岸现实性共构

一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看到了两岸割不断的联系纽带,不管是防疫用品,还是抗疫技能,或是接种疫苗,都充分展现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真切事实。笔者将当今两岸间的互动看作两岸现实性共构,因为事实证明,即使是遭到人为阻挠破坏,这些互动也不会中断,这一共构仍在发展壮大。

1.两岸利益共构

两岸间存在着共同利益,这是毫无疑义的。首先是由客观现实和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利益。客观现实就是台湾与大陆仅一水之隔,远比与欧美远隔重洋要近得多,而且大陆市场之大,也不是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可替代的。经济规律就是在大陆好开工厂、好销货、好赚钱。台湾每年从大陆获得800-1000亿美元贸易顺差这一事实,就是对客观现实和经济规律的最好证明。尽管民进党当局实施了两岸「脱钩」策略,但却事与愿违,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比一直维持在40%左右,而在大陆疫情严重的2020年,台企对大陆投资猛增41.5%1。可见,两岸早就通过产业、经济和贸易活动,实现了产业共构与市场共构,两岸产业链、两岸共同市场、中华民族经济都不是空洞的词语,而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现实。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两岸利益共构。

2.两岸社会共构

虽然两岸处于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分治状态,但两岸30多年的民间交流交往不断促进和形成两岸社会融合。两岸社会融合包括两岸婚姻、两岸家庭、两岸家族、两岸儿童、两岸商人、两岸学人、两岸文人、两岸艺人、两岸学子、两岸信众等相互联系和交往密切的群体。这些群体无论是跨两岸的,还是聚居一地的,都在发生家庭共构、社群共构或生活共构,这些都可归结为两岸社会共构。

3.两岸文化共构

生活方式可以说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两岸同胞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多趋同的表现。两岸文化融合发展是一个互补、互促、共建的过程,随着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深化,两岸同胞会产生很多共同风格、共同理念、共同价值、共同追求、共同精神。这都是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将成为两岸风格共构、价值共构、理念共构、追求共构、精神共构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可归结为两岸文化共构。

4.两岸跨域共构

其实,两岸共构是可以跨地域的,并不局限于两岸之间,两岸同胞在海外任何地方都可以相互融合。海内外中华儿女本来就是一家人。两岸人在海外的结合、共处、交往,都是跨域共构的方式与形式。海外侨胞的参与和支持,更为这一共构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扩大了的中华儿女同胞圈,只会有利于两岸的跨域共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同心圆这个大结构,绝不应缺少两岸跨域共构。

(三)超越式的两岸心灵共构

1.心灵契合是精神共构

两岸同胞达成心灵契合是最高境界。这是理想层面的东西。心灵契合必须克服心理障碍,故可以说是超越式的心灵共构。心灵共构有极丰富的内容,如精神共构、价值共构、理想共构等等,都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共性,是源于文化共性,但超越文化共性,需要共同追求、共同努力、共同建构。

2.现实主义的心灵契合

实事求是地说,心灵契合是有障碍的,需要我们搁置争议、直面挑战。在现实层面上,两岸同胞有差异、有分歧、有争议,这并不可怕,只要共同面对,相互包容,是可以化解的。求同存异就是这个意思,当今所谓求同化异就更进一步了。即使没有现存的分歧、争议、差异,在未来的路上,也会有新挑战、新矛盾、新障碍,仍需共同面对、携手克服、一起超越。

3.融合发展与心灵共构

两岸融合发展下的协力共创共享,是十分有利于达成心灵契合的模式和管道。融合发展必然排斥兵戎相见,何来心灵契合?没有融合发展,就不会有和平发展,很可能只有冲突与动荡。必须看到,警告多了甚至频繁威慑可能变成「狼来了」,最好能从利益共享演化成价值共构,潜移默化把「天然独」变成「自然统」。

(四)宝贵的两岸永久性共构

1.两岸完全共构

中国完全统一是台湾问题的最后解决和唯一结果,是两岸完全共构,也是两岸永久性共构。我们既然称之为两岸共构,就是因为要由两岸中国人共同完成这一承载民族大义和历史大任的使命与工程。所谓永久性共构,是指完全统一将是最终结果、不可逆转、不再分离。

2.两岸和平共构

和平统一就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两岸共构。和平统一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所以也是最有利于永久性共构的模式。这是最合乎逻辑的模式。和平统一是代价最低的方式,所以也是最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方式,因而是最能体现双方共构的方式。尽管如此,如果只有一方坚持和平共构,另一方拒绝配合,就不可能实现和平共构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提到推进和平统一进程,道理即在于此。不过,即使没有和平共构,两岸也还是可以共构的,只要一部分台湾同胞参与其事,退而求其次,非和平的共构也是能实现的。

3.民主协商共构

两岸民主协商统一,就是两岸民主协商共构,不是单方面建构,更不是强加于人。参加民主协商可以无差别,但对参与者的要求可以有差别。这就是说,民主协商不排除民进党人及所谓绿营人士,只要他们以某种形式承认一中,如台湾中国人,中华民族一分子、中华民族台湾人等。民进党若想整体参加民主协商,则须放弃「台独」党纲。

三、「台独」定会遭受「小惩戒」

(一)新抉择:武统还是摧独

第一,大陆的目的或目标是一次性彻底解决台湾问题,还是十分有效地打击「台独」?所谓反独促统,以往促统做得较多,但实际上没能做到有效促统,反而可以发现,促统并未能反独或遏独。现在到了真正通过反独达到促统目的和效果的时候了,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一旦成为现实,完全能产生令人震撼的促统效果。

第二,摧独的意义与作用:在解放军建军百年之际,整军经武、亮剑台海、摧毁「台独」,推进统一,是题中应有之义。整体上可以暂不武统,而是惩戒「台独」,这又可分为依法惩独、以武废独、以力灭独,其结果可能打出一个走向和统的意外趋势。在这个意义上,「小惩戒」堪称「小武统」,因为真动作、大教训是可以改变认知、改变选择、改变大局的。这就是「小惩戒」的作用,既是以战废独,又是以力逼统,可谓新型反独促统。

第三,以往大陆的威慑手段反独效果不佳,现在理应采取实际打独行动,剩下的问题就是运用到什么程度了。不同目标决定不同手段、不同规模、不同时限。不以夺岛武统为目标的行动应该是快速出击、范围有限、见好就收。中印边境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西沙之战都是典范,都可作为参照。

(二)「小惩戒」的政治目标

第一,军事是政治的最后手段。采取军事行动打独,政治目标和预定效果是关键。是一举粉碎「台独」势力,还是惩罚「台独」分子、压倒「台独」势头、摧毁「台独」信心?二者差别很大。

第二,惩罚性军事动作,尤以中越边境反击战为例,可明确公之于世,宣布动手时间、打击范围和收手日期。粉碎图谋与消灭势力不一样。遏制「台独」、威慑独派,并解构岛内反中社会基础,使之在政治上回到一中,是粉碎「台独」图谋,属于基本政治目标范畴;惩罚「台独」分子、压制「台独」势力,是废独灭独,改变岛内政治结构,将影响政党立场、政局走向、社会思潮,可收逼统之效,是更高政治目标。在台湾现行制度下,「小惩戒」将有可能改变台湾的政治生态,导致出现倾统政权,也可能出现联合政权。不管哪个政党执政、哪些政党联合执政,只要认同一中,就可以恢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启动民主协商祖国统一进程。

第三,时机和理由。「台独」势力推动「修宪」、岛内重大事变、美军公开入岛、两岸擦枪走火等,都是动手的时机和理由。大陆一旦决定惩戒「台独」,即可公开宣布。既然是惩罚,就是有针对性和局限性的行动。

(三)「小惩戒」实则不简单

其实,「小惩戒」如果发生,也是美台勾连逼出来的。美台一直以切香肠战术触碰一中底线,中国大陆一再警告,但收效甚微。不难看出,大陆的工具箱甚缺有力工具,似乎在武统与和统两端之间空空如也。今天,「小惩戒」的可能性可一举结束这一状况。第一,「小惩戒」之所以小,是因为只有战役规模,没有战争规模;以打独摧独为目标,不以夺岛武统为目标。

第二,「小惩戒」是惩罚性和警告性动作,小可免大,无须解放军登岛就能达到摧独效果,外部势力没有军事干预的理由和机会,更不可能发生军事升级。

第三,「小惩戒」也是局部武力冲突,假如因外部势力军事干预而升级,「小惩戒」扩展为大武统,那也不符合台湾的利益和外部势力的愿望,反倒符合大陆的利益。

第四,「小惩戒」意在彻底堵死「台独」之路,而不伤害台湾百姓,比大武统更利于改变台湾社会认知,打开统一大门,实现和平统一。就美方来说,「小惩戒」可能是真正的政策转捩点,为避免大武统,以弃独劝和为方向,为台湾做最终安排。

(四)准备对美方军事反制

尽管「小惩戒」基本上不会升级,但大陆也要做好反制美军干预的准备。第一,如何对付美军?快速出击、见好就收,基本上可以造成既成事实,使美方来不及反应,也无法驰援。假如美军事后逼近,原则上解放军不主动打美,但如果美军动手,则一定坚决回击,哪怕展开一场局部对美战争也在所不惜。对中方而言,为主权而战,是道义之战,美方不占理。

第二,只要大陆不封锁台湾海峡,美日没有充分理由攻击大陆。假如美日封锁台湾海峡,则影响自由航行的责任不在大陆。

第三,假如美日对大陆沿海采取空投布雷等封锁行动,则大陆以封锁围困台湾岛为反击办法,可迫使台方投降。

第四,大陆可提前做好美军以轰炸为手段反击的准备。不仅是要地防空,还可打击美军基地。

(五)准备应对西方经济制裁

美方一定会发动整个西方阵营,对中方进行空前严厉的联合制裁。西方的制裁措施将主要涉及经济制裁、个人制裁、科技封锁。这是中方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惩戒规模越大,制裁范围越大,要付的代价越高。既然制裁已成美方惯用之招,中方当可采取多种应对方式和措施,如提前预防制裁,撤回一定的项目、资金等。中方也会坚决采取对等反制裁,甚至可以主动扩大反制裁范围。此外,西方的制裁也会伤及自身,台湾也难以幸免。

四、「小惩戒」需条件与措施配套

(一)塑造相互牵制局面

一旦决定进行「小惩戒」,中国大陆可提前争取俄罗斯在东北亚采取行动牵制日本、在黑海采取行动牵制美国;争取朝鲜在半岛采取有力行动牵制美韩;争取伊朗在海湾采取行动牵制美国;动员巴基斯坦采取行动牵制印度。还可争取东盟不选边,奉劝马来西亚、新加坡不同意美军封锁马六甲海峡;争取越南、菲律宾、印尼不配合美军在南海采取行动。

(二)美国遭遇不利形势

美国国内问题层出不穷,却仍坚持四处出击,横行霸道,主要是因为对手都太弱小。但中国不一样,只要美国国内局面不好,很难对付中国。所以,美国遭遇不利情况,可视为「小惩戒」的外部条件之一,如美国大选发生混乱、种族矛盾导致暴乱、较大对外战争、较大经济萧条、严重金融危机等,都可作为选择时机的有利外部条件。从人道主义出发,重大自然灾害不应在考虑范围内。

(三)「小惩戒」形式和方式

解放军采取武力行动打击「台独」,以惩罚教训为主,基本上是定点打击、精确打击。解放军的行动可以是预防性进攻,主要是打掉台方进攻性武器装备、主要军事基地、指挥中枢及雷达、通讯网络等;还可以摧毁能够接收美日军事支援的军用机场、军用仓库、港口码头、中转站等;采取导弹、火箭弹、无人机等隔岸攻击手段,定点清除,而不造成己方流血牺牲,也把对方人员生命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还可对「台独」主要军政头目进行精准攻击,达到心理战目的。

(四)「小惩戒」的法律准备

既然是合法惩戒行动,必须先做好法律准备。大陆可修订《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也可采取人大释法方式,对依照《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之规定,对「台独」进行打击,作出权威和充分的阐释说明。法律准备还可考虑心理战的需要,配合军事行动,正式分批次公布「台独」顽固分子甚至「台独」战犯名单,瓦解「台独」军心和抵抗意志。还要保留延伸打击、后续行动、多种惩罚的空间。

(五)「小惩戒」的外交准备

中国大陆在外交上可以有以下作为:一是派出特使向重要国家通报;二是安排驻外使节向驻在国外交部通报;三是发表中国政府公告,阐明被迫采取行动惩罚「台独」的理由;四是动员友好国家发表支持打击「台独」声明;五是准备应对西方抗议和抵制;六是准备合理应对各方对中国大陆进行调停式劝阻。此外,还须做好全面及时应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工作准备,尤其是要分别针对海外华人社会、友好国家、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特点,制定好舆论工作预案、准备好话语和文本、储备后续互动举措。

(六)「小惩戒」相关经济措施

「小惩戒」军事行动开始后,有必要在经济上进行密切配合,暂停两岸空中交通、海上航运、货物运输、资金流动,在经贸上对台方卡住脖子,让「台独」政权内外交困,无抗拒之力。端视台方反应和事后需要再决定是否全面恢复。

结束语

当下,两岸正面对着两条道路,一条是两岸共构之路,即两岸共谋统一,共铸中国光明未来、共创民族复兴美好前景。这样的共构就是共同缔造,不是单方面的、强加于人的、排他独裁式的。这不仅是建设性的,也是和平与睿智的,更是可达到长治久安的,所以是一条康庄大道。须知,中华民族是讲大义、顾大局、有大智的民族,两岸同胞肩负共同使命任务,当竭尽全力、穷尽智慧,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努力进行两岸永久性共构。另一条是「台独」分裂道路,选择了它就必然走进一条死路,它是穷途末路,也是毁灭之路。应该指出的是,两岸唯有统一,没有他选。统则国族圆满、万事安泰;独则走进死路,永无太平。所谓维持现状,幻想和而不统、斗而不破,不啻不死不活,何来和平繁荣?希望两岸同胞不走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会选择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也相信事实胜于雄辩、睿智驾驭愚蠢、理性战胜疯狂。(作者为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原刊于中评社刊发、中评智库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