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潜舰国造后续案 潜藏重大风险
中国时报社论
潜舰国造是政府既定政策,且在执行中,能否成功的变数很大,第一艘「海鲲号」尚未进行海测,赖清德政府就迫不及待,宣称7舰齐发,行政院日前奉命核定潜舰国造计划,预算高达2840亿元,着手筹建7艘新式潜舰量产。这个计划未经充分论证,更无可资依循的先例参考,因此引发重大争议,咸认赖政府操之过急,冒很大的军事和财政风险。
预算太庞大走巧门
行政院此举是在走巧门,赖政府想藉立法院审查跨年度预算的惯例──头过身就过,保送巨额预算过关。但原型舰「海鲲号」尚未海上测试,现在就先编列巨额量产经费,恐怕造成预算的失准。道理很简单,量产预算的编列应该循序渐进,不宜在海上测试尚未开始、量产构型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就编列金额庞大、长期程的量产预算。
立法院过往处理跨年度预算案时,确实存在「第一年预算通过后,后续年度通常不会再否决全案」的惯例,行政部门也常利用这个巧门,在第一年只编列小额预算,造成既定事实,技巧性地让总额庞大或较具争议的计划过关。现在国造潜舰原型舰尚未完成测试前,行政院就想先取得立法院对后续量产预算的授权,无非是一种强迫性的政治手段运用。
国军从无潜舰原型舰的测试经验,潜舰制造过程比水面舰复杂许多,加上建造中的潜舰是几近全新设计,风险原本就高,许多问题可能在海测阶段才会浮现。赖政府应是评估其挑衅中国大陆的台独路线可能引发反制,所以必须及早备战,一次编列国造潜舰的量产预算。但如果测试发现重大问题,所有的计划是不是都要归零?
民进党执政8年多来,两岸关系持续恶化,并在美国施压之下,国防预算持续增加,目前已将GDP占比3%作为目标;这个比例将对其他方面的预算产生排挤作用,而潜舰国造也对其他国防预算产生排挤,但从蔡政府到赖政府,对国防预算毫不节制,立法院在野党团也不愿承担「罔顾国防安全」的骂名。其他开销尚可细细琢磨,但潜舰一艘造价起码400亿元,7艘、14年达2800亿的巨额预算都是民脂民膏,不能不审慎评估。
赖清德上任前就赴台船听取国造潜舰机密简报,不明就里就轻率表达7艘后续舰应一次做好而不必分批建造的立场,海军高层对此却有疑虑。海鲲号风波未息,企画争议不断,又是预算暴增,又是弊案满天飞,又是主事者辞职;而黄曙光表达辞职后,爆发潜舰国造机密信函外泄情事,让各方对潜舰小组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更没有信心。如今疑虑未解除,经验未奠基,就匆忙确定7舰同步上马,简直是一场大冒进,会不会成为一场噩梦,实在令人忧心。
决策太粗糙争议大
操持这么重大的建设、编列这么庞大的预算,绝对要审慎行事,所以原先潜舰小组的规画倾向于分批建造,而不要一举定案。赖清德在两岸政策上采取冒进政策,面对愈来愈趋兵凶战危的台海局势,因此认为如果制造的速度不够快,将使战力形成太慢,无法取信民众有足够的防备能力。在这种政治思维之下,乃将实际建造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搁置,先一次把预算匡列下来,然后潜舰再陆续建造,这分明是一种强逼立法院俯首称臣的政治阳谋。再说,14年的期间早已跨过赖清德的任期,到时若有纰漏,他是否像蔡英文一样,一句「2024以后不关我事」,把烂摊子丢给无辜百姓。
立法院面对这个霸王硬上弓的作法,妥善的应对之道,应是主张必须等原型舰的测试符合标准并确立安全无虞,而且缜密评估战力需求,确定有此需求后,还得配置充足的造舰产能,并逐年编列预算,才有可能放行,而不是像前瞻计划8年8800亿一样,民进党执政县市把预算分一分,然后就打水漂了。如果立法院受制于民进党政府,粗糙行事,匆忙放行预算,立法院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也要负连带责任。
国舰国造的问题争论已久,我国是不是有能力自造国舰是一个问题,有没有必要自造国舰是另一个问题。以两岸军事失衡的态势,台湾再怎么造,舰艇的作战能力都无法和解放军匹敌,反而自陷于引战的危机。只有争取两岸和平发展,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有没有必要大举造舰,赖政府应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