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谁还记得太鲁阁号事件

社论

还记得4月2日那场震撼全国的太鲁阁号事件,及政府拍胸赌咒承诺的台铁改革吗?不过短短3个月,政府显然希望社会大众尽快淡忘,最好永远不要再想起这件事。选在7月18日周日,政府悄悄把「太鲁阁号出轨事故行政调查报告」挂上官网,不但说好的台铁改革消失无踪,究责处分只及于事务官底层与包商,完全避重就轻、官官相护。

太鲁阁号列车事故造成49死、超过200人轻重伤、是台铁60年来死伤最惨重的事故,犹记当时政府与官员「痛定思痛」,承诺负责与改革,但从这份报告及政府对待罹难者家属的态度上,看不出政府有任何悔悟、改革之心。

不痛不痒的行政调查

这份5月间就完成的报告却拖了将近两个月,当举国关心新冠疫情蔓延,加上罹难者家属再三紧盯催促才悄悄公布,低调程度俨然就是「最好大家都没看到」;更糟糕的是,那些在事故中失去亲人犹处于伤痛中的罹难者家属,却被政府视若无睹,当成不存在的局外人。罹难者家属堪称是检讨报告最密切的「利害关系人」,却由亲友告知才知报告已公开;更令人难过的是,家属形容这是一份不痛不痒的行政调查。

虽然单看事故的发生原因,就是承包商李义祥的责任,因操作不当造成工地车辆滑落轨道因而酿成大祸。但任何一个对台铁运作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只是最表象的原因,埋在后面的是从紧邻铁轨却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施工便道未落实防护措施,到工地管理松散,到台铁工程发包、管理、甚至官商之间的关系等「结构性问题」;更深入则可检讨台铁的定位、长期亏损造成人员素质降低、组织文化松散等问题。

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见于报告中,检讨报告定位在技术性的错误与检讨上,外界看到的是错在「表单记载不周延」、「审查与核定本案工程『整体施工计划』过程显有疏漏」等小事上,甚至还包括「花莲工务段于工程开工前未落实办理铁路行车安全观念讲习,显有疏漏」这种检讨。最后的处分名单,虽然层级从副局长开始,但对官场有点了解者都知道,这种处罚是谈不上真正的究责。

注重细节不是不好、更非错误,因为时常是「魔鬼藏在细节里」;但如果只看到细节、却看不清整体结构性大问题,即使那些细节改进了,也无助提升台铁行车安全。想想在此事故前两年多才发生的「普悠玛号事故」,造成18人死亡、超过200人轻重伤,当时诸官员也是一副痛定思痛、要推动台铁改革的情状,最后只是在司机人力上做调整,结果还是无法免除两年多后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改革台铁如缘木求鱼

无心无意大刀阔斧进行结构性改革也罢,更让人愤怒的是政府不断施压要家属赶快和解,罹难者家属就质疑交通部、台铁「隐瞒调查报告的存在,恶意欺骗家属和解」,显然政府相关单位都只是希望赶快「把事件处理完」,至于家属的心情、台铁改革成效、未来安全屏障等,就「再说了」。这种心态、作法,难怪有家属形容看到这份报告「只有满满愤怒与心痛」──该愤怒的又岂只是家属而已?

另一个可议之处是在这份调查报告中,邀请监造单位「联合大地」参与调查,坦白说,作为涉有疏失的监造单位,在整个事件与调查中是属于被调查对象,结果却变成参与调查的单位,家属批评「球员兼裁判」有其道理,从此事亦可见主其事者的轻忽态度。

或许从「政治利益」上来解读与看待,政府与那些官员「轻慢」此事件、无意着力台铁改革,是「非常有道理」;因为,启动台铁改革必然得罪利益集团、引发工会反弹,而且没有5年、8年未必见效;不用5年,现在的官员早已「大风吹」吹到不知哪里了,不可能享受其果实,因此还不如做点不费力又可以让网军吹捧的事情「来得实在」。

赖清德在行政院长任内针对普悠玛号事故做出的报告与改革建议,到苏贞昌手中别说不去做,连会都懒得开,或许就是这种心态下「应有的作为」吧。只是在这般官僚的推诿、怠惰、官官相护下,要让台铁改革、重生无异缘木求鱼,社会大众也只能隔个几年,就再看到一个又让官员「痛定思痛」的事故,这就是绿色执政的「品质保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