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污名化宗教交流 绿版文革上演
中国时报社论
赖清德总统日前在台中无极三清总道院表示,两岸宗教交流「自己出钱,不要被招待」,不要被对岸「拐」去,不然会影响国安。两岸交流的确具有政治性,历届政府不分蓝绿也提醒民众赴陆勿触国安法网,但像赖清德这样用「不要被拐」、「不要被招待」等庸俗语言,污名化两岸宗教交流,实在太不了解宗教的本怀。
宫庙只许亲绿 信仰霸凌
赖清德此言,不只针对两岸宗教交流,而是对所有两岸民间交流发出警告。意思是,台湾人去大陆,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大陆主动邀请,二是陆方承担食宿接待,都算被对岸「拐过去」的统战活动。台湾人若涉足此类活动,就意味着会被列入「第五纵队」的高风险名单,进而被国安单位盯上。按照这个标准,大陆举办的两岸研讨会、论坛、夏令营、实习营队,全数被政府视为统战,无一幸免,最终就是两岸停止交流互动,回到动员戡乱时期。
相比民进党过去只针对国共、海峡论坛等特定活动,对其他两岸交流则是乐观其成、不做为难,到了近两次大选,民进党政府对两岸交流制造的寒蝉效应骤然升级,大陆台商餐叙、村里长登陆参访都被上纲上线到国安案件,对岸接待单位官员的一句「两岸一家亲」,就能写入检方起诉书,对岸邀请方承担的食宿费用更被视为贿选证据。
民进党对两岸交流的态度,其实是「镜中我」效应作祟。近年来欧美政要来台拜会高层、发表挺台演说,如过江之鲫,多数是民进党政府外围智库、团体邀请,高额出席费、食宿招待费均由外交部或附属机构豪爽埋单。按照赖清德的标准,民进党夸夸其谈的「国际挺台连线」,不正是政府用公帑「拐」过来的「统战对象」吗?民进党把自己角色代入中共,当然要给两岸交流架设天罗地网。
赖政府选择两岸宗教交流作为「出头鸟」,显然有备而来,个中原因之复杂,或许超出想像。今年6月,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发表研究报告,指控大陆透过宗庙渗透台湾,报告认为:只要某间宫庙所在区域选民投票显著倾向国民党,或支持反美猪公投,该间宫庙就被视为「染红」。相信这篇报告是赖政府将反宗教统战提上优先议程的原因之一。
这种研究看似有数据支撑,还登上国际期刊,但只要仔细思考,就知完全脱离现实,经不起推敲。选民投票倾向「亲蓝远绿」,最主要原因还是民进党政府施政做不好,当然也包括各种其他因素,但刻意突出宫庙角色,并与两岸宗教信仰交流连结,显然是「先画靶、再射箭」,自己先戴上政治有色眼镜看宗教、看宫庙,才会得出所谓「红色妈祖」、「蓝色关公」等荒谬结论。
鼓动民众检举 人人自危
巧合的是,就在民进党中国事务部推出「宗教统战」报告前后,坊间流传时任海基会董事长郑文灿积极穿梭奔走,希望藉两岸宗教交流打开局面。如果对照后来郑文灿被检调数度约谈、羁押的事实,不禁令人背脊发凉。这说明,绿营内部本就有一股力量,不排斥透过宗教交流改善两岸关系,而赖清德政府对两岸宗教交流开铡的背后,既有抗中意识形态考量,更有暗潮汹涌的权力斗争。
无独有偶,内政部日前配合高层执行「反宗教统战」工作,正在调查一桩两岸道教交流活动,而来源居然是「接获民众检举」。可见,不光有大陆开设《惩独22条》检举信箱,民进党政府也在鼓励绿营支持者检举「第五纵队」,不仅「抗中警总」复辟,更恶劣的是,连宫庙、宗教团体都可以成为被检举对象,导致人人自危,足见在政治力介入下,台湾社会的信仰霸凌就在当下。
宗教信仰是两岸最重要的连结,妈祖、关公、保生大帝、玄天上帝等神祇全都来自大陆。两岸最早的团体互动也是妈祖回娘家,宗教交流是两岸情感最深的一环。民进党常常用中共无神论、文革毁灭寺庙作为理由,来质疑两岸宗教交流的必要性,以论证宗教交流只剩统战功能。
然而无比讽刺的是,当民进党认为「宫庙只能亲绿不能染红」、号召民众检举「宗教统战」,并将宫庙作为战时火药库时,当代「绿版文革」恐掀起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