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养育环境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
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个体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关系的关键性非认知能力,对于儿童的自我认识与管理、社会意识、人际交往与合作、关系性的社会建构、情绪管理乃至终身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家长的育儿理念、教养方式、文化素养、知识文化水平和人生阅历等都是影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家庭养育环境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从来都不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它是通过环境的营造或者改变来影响人的,而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在其与环境所进行的持续性交互作用中,以经验的不断获得、积累和更新来逐步实现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发的《家庭养育环境问卷》以及相关研究所确立的测量维度,家庭中儿童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来源、家庭成员与儿童日常开展互动游戏的频次、亲子对话、情感氛围营造、活动创设及自主性引导等是衡量家庭养育环境的关键要素。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家庭养育环境来赋能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通过深化亲子交往,促使儿童更好地进行认知与情感的交互。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在复杂的环境及交互式的关系中逐步发展的,亲子交往是儿童最先开始的人际交往,家庭成员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方式、风俗礼仪、言谈举止等都会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作用于儿童的认知与情感发展,而这一切恰好构成了个体生命情感的底色与认知基础,对于儿童今后成长中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责任承担、多元文化认同和幸福生活等社会情感的发展都发挥着终身性的奠基作用。因此,通过提升家庭养育环境,促使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需要家长切实学会倾听儿童的心声,充分尊重儿童的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替代性,在积极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促使其认知与情感实现更好的交互作用,让儿童在自我认知的不断发展中增进对自我的认知管理及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同。
其次,通过充分发挥家庭养育环境所独有的伦理道德传承功能,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特定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得以形成的最基本来源。家庭这一血缘共同体,形成和表达着人类社会最原初的伦理规范,作为人类基础的个体情感能力——爱的能力和观念在此基础上得以生根发芽。家庭养育环境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家庭乃至社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根植于儿童的生命成长中,儿童得以借助这种生命基因展开自身的人际交往。为此,父母需要深刻意识到,养和育构成了家庭教育的本体功能,家庭不仅要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在有意识的“育”的过程中,以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伦理道德规范、习俗礼仪等来不断丰富儿童对自我、他人及社会的情感认知。要在家庭养育环境建设中有目的地创设有助于儿童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的情境和条件,不断丰富儿童的社会情感体验,通过其关系的社会性建构以发展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
最后,通过家校社有机协同来提升养育环境建设质量,丰富儿童的社会与情感体验。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的形成是提升家庭养育环境质量的关键,除了家庭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主动承担各自的责任,通过专业引导、科学规划和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科学育儿知识传播、针对性教育指导、专题讲座、常态化宣传教育、团体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促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改进,从而帮助提升其育人能力和养育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也可以主动与学校和社区建立联系或寻求支持,如围绕儿童身心发展和养育中的焦点或棘手问题,与教师及社区工作人员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在多主体协商参与、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养育能力。新时代背景下,家长也需要在养育环境创设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积极利用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有助于他们情感发展的生活与活动情境,在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养育环境中,在尊重子女发展规律和合理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培养儿童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保障儿童的健康与全面发展。
(作者系甘肃省天水市甘泉中心学校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21日第4版
作者:伏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