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發表去碳燃氫技術 成功串接台電混氫發電機組

迈向2050净零排放,中研院今(14)日发表去碳燃氢技术,成功串接台电混氢发电。中研院院长廖俊智表示,去碳燃氢可免除天然气发电后仍需面对的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的问题,对台湾及全球天然气发电减碳有极大助益。

廖俊智指出,面对全球减碳、能源转型的重大挑战,去碳燃氢技术提供了新的科技选项。此技术可裂解天然气以去除其中的「碳」、仅燃烧其中的「氢」,逐步创造零碳电力。中研院在两年前提出此技术,并积极研发,这次和台电合作,证实此项技术能接轨既有发电系统,将研究与应用成功垂直整合。

中研院永续科学中心执行秘书陈于高说明,在全盘考量各种零碳能源技术选项后,中研院自主研发「去碳燃氢」发电技术,以因应台湾减碳需求。此技术具有五大优势。包括:一、使用较低能量:天然气去碳产氢仅需电解水七分之一的能量。二、避免氢气运输及储存之问题: 去碳燃氢设备可建置于发电厂即时就地发电,避免储存、运输氢气带来的问题。

三、逐步创造低碳电力:可借由提高去碳转化率及混氢比例,逐步减碳至零碳发电。四、放大零碳电力:若以再生能源产生的电投入,将可达到三倍复利效果的零碳电的产出,可让零碳电效益以指数方式放大。五、提供备用能源及工业材料:去碳燃氢技术所获得的高品质碳,可用作工业材料,并可当成储备能源,以应不时之需。

2022年中研院发表的净零科技政策建议书,强调「创造足够的零碳电力」为我国净零策略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包含「去碳燃氢」的五大优先推动的新科技,中研院的Alpha计划团队成功降低裂解甲烷的能耗及成本。今年2月,中研院与台电签署减碳备忘录,首推「去碳燃氢」应用,与台电工程人员积极合作。历时数月,逐步提升技术效率及规模,终于在近期取得可实用的成果。

中研院表示,在全氢燃烧发电机尚未商化之前,若能利用现有燃气发电机组进行混烧发电,即可为我国减碳工作迈出重要一步。中研院将积极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垂直整合,与各界携手合作,促成我国净零碳排早日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