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哈雷彗星在本周抵达最远日点

1986年所拍摄的哈雷彗星。(图/NASA)

历史上最著名的哈雷彗星(1P/Halley Comet),将在12 月 9 日星期六,到达它的远日点,就像是折返跑的远标点一样,是它长久以来穿越太阳系旅程的关键处,接下来,它的缓慢的接近我们。

今日宇宙(Universe today)报导,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与人的寿命差不多,又被称为「人生一见彗星」,多数人一生只能见一次。上一次哈雷彗星接近太阳是在1986 年,因此现在处处下一次出现(2061 年)的中间点。

当然,在我们有了大型天文望远镜之后,现代的天文学家一直在持续观察哈雷彗星,不过终就有个极限。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ery Large Telescope)在 2003 年对哈雷彗星进行成像之后,就没有人见过它了。当时它距离我们 28 个天文单位 (AU,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AU约1亿5千万公里,28AU约42亿公里),视星等为 +28。

哈雷彗星抵达远日点的确切时间在世界时间12 月 9 日凌晨 1:00(台北时间早上 9:00)。届时,哈雷彗星距离太阳将达到 35.14 个天文单位(约53 亿公里),视星等+35。

那个位置超出了海王星的轨道,方位是在长蛇座。远日点也代表着它的移动速度最慢,相对太阳的速度,只有每秒 910公尺。

刚才提到,甚大望远镜在2003年成功捕捉到哈雷彗星的影像,那是当年天文望远镜的极致。如今我们还有更高性能的「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会不会尝试寻找哈雷彗星?很可惜,截至撰写本文时,美国太空总署尚未明确计划使用韦伯望远镜对远日点的哈雷彗星进行摄影。或许他们认为这样做在科学上没有太多必要性。

哈雷彗星的故事,几乎就是近代天文学的历史。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艾德蒙•哈雷爵士 (Sir Edmond Halley), 于 1696 年首次注意到彗星的周期性。他从历年的彗星观测纪录中,发现有76年的周期纪录,他大胆的预判那1758会再次出现彗星,确实被他成功预言了,尽管他未能活着看到它,但是哈雷的贡献,证实彗星也是周期性天体,因此这枚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名字中的「1P」表示哈雷彗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周期性彗星。周期性彗星的轨道短于 200 年。迄今为止,已知有 472 颗周期性彗星。随着天空观测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了越来越暗的周期性彗星。

翻阅各国对彗星的观察纪录,也发现到哈雷彗星的周期性。目前最早的哈雷彗星纪录是中国史书,《史记•六国表》载:「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秦厉公十年就是周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这符合哈雷彗星的周期。

在西方历史上,确切的哈雷彗星纪录是公元1066年,那一年,英国国王哈罗德二世在哈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中阵亡,来自法国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成为英国新主人,英国历史进入「诺曼王朝」。

哈雷彗星在20世纪回归过2次,其中1910年的回归还引发「毒气恐慌」,原来当时的天文学家利用光谱仪,发现哈雷彗星的尾部有氰分子,而众所周知,氰化是剧毒,于是好事者们开始散播「哈雷彗星的毒气会污染地球」,当时有些偏僻村落的人感到异常恐慌,还有人卖起解毒药,甚至防毒面具。

其实,彗尾分子极为稀薄,而且分子物质也随时会太阳风给电离化,早已失去化学性质。

到了1986 年,哈雷彗星再次接近我们,这一次人类已进入太空时代,日本、苏联、欧洲太空局分别派出自己的哈雷彗星探测器,分别是苏联的织女星1号(Vega 1)和织女星2号(Vega 2),以及欧空局的乔托号(Giotto)、日本宇宙局的先驱号与彗星号。如此盛大的调查团队,史称「哈雷舰队」。

当年的调查发现,哈雷彗星的彗核直径仅有11公里,成分以水、二氧化碳、氨和宇宙尘埃,而且表面的反照率极低,只有0.04,是人类仅见最黑的物质。 科学家认为,比较易辉发的物质都已经流失光了,所以表面才会如此漆黑。

哈雷彗星将于 2061 年 7 月 28 日到达近日点,并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突破负星等。2061 年 9 月,对于北半球的观测者来说,哈雷风暴将在黄昏时出现在西北方向的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