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年:增加有效需求是扩大消费的着力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国家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多次提到“消费”,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各地也纷纷推出配套举措,比如深圳,从3月至5月,推出近400场聚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家居、汽车消费等主题的活动。

然而,我国目前仍面临消费下行压力。如何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的动力?如何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升级?如何进一步挖掘基础消费潜力?

就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消费学会常务理事陈新年。陈新年表示,目前消费者对教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针对目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改革分配制度,将中等收入群体做大,形成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这应该成为扩大消费的着力点。

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并存

《21世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有五次提到“消费”,其中提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你认为消费在我国经济中起到哪些作用?

陈新年: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增长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我国全年GDP增长为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GDP增长为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万亿元,同比增长3.7%。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同时,消费也正在对投资起到风向标作用。

《21世纪》: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结构?

陈新年: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仍处于升级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将不断升级。

一般来说,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消费结构升级会明显加快。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23年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在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明显。

结合人均GDP和恩格尔系数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而不断下降。从2017年开始,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这表明我国居民在满足了温饱、小康之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消费需求对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和享受型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消费品质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2023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占到居民消费支出的45%以上,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仍呈现出升级的趋势性特征。

《21世纪》:结合今年全国前8月的消费数据,以及各个大城市的消费数据来看,今年的消费市场表现平平,很多人对于消费市场的“体感”有差异。你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新年:我认为,目前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并存。从总量上看,目前消费市场总体显示有效需求不足;从结构上看,升级类产品存在有效供给不足。

首先看一下价格指数,价格是市场供需情况的反映,今年1—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2%。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具体品类数据来看,8月份,不少品类比如汽车类(-7.3%)、金银珠宝类(-12%)、服装、鞋帽、纺织品类(-1.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6.7%)等均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1—8月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3%、1.9%。

另一方面,依然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部分需求及升级类产品存在供给短板,比如“一老一小”的消费需求。

上个世纪我国人口出生高峰的人群逐步进入退休年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意味着老年照顾、护理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们的养老模式还是9073,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如何满足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如何提升我们社区支持养老的服务水平,如何增加和提升不同老年人需要的机构养老的数量和质量?这些都亟待我们增加有效供给。有效供给的增加也会催生我们养老模式的结构性变化,催生养老服务业市场规模扩大。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占GDP比重不到8%,发达国家一般在20%以上。

育儿方面,随着国家三孩政策全面推行,将进一步释放居民生育需求,婴幼儿保育服务需求扩大,目前托育服务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婴幼儿托位数短缺,婴幼儿保育服务方式和质量都亟待规范和提升。

我们讲消费升级,不仅指的是服务类产品比重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每一种消费中,都有品质升级的消费需求,包括吃得放心健康、住得安全环保、用得品质优良等,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供给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旅游消费为例,2024世界旅游理事会年报显示,2024年全球每十美元消费中就有1美元将用于旅行,旅游消费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1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我国数据显示,旅游市场强势增长,但在旅游“吃住行游娱购”的消费结构中,购物消费仅占旅游总消费的不到2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60%的比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富有地方特色、有品质的商品稀缺,抑制了旅游购物消费需求;而另一方面,低质化、同质化的旅游商品却严重过剩。所以,我们在开发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高质量产品方面,仍有巨大的空间,这就是消费新的增长点。

综合发力提高消费总量水平

《21世纪》:从地方数据来看,一线城市消费走弱,但不少地方乡村消费市场数据亮眼,如何理解这一情况?你对我国消费持续增长有哪些发展建议?

陈新年:要保持消费持续增长,既需要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又要形成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消费引导供给升级——供给创造新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

基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商业繁荣度、消费环境等因素,城镇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一线城市特别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又是扩大城镇消费的领头羊,结合1—8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可以看出,1—8月份,城镇消费总额为270825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消费总额为41627亿元,同比增长4.4%。从总量上看,城镇消费是乡村消费的六倍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对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一线城市,比如深圳,2023年常住人口1779.01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76910元,消费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因此一线城市消费走弱要引起高度重视。

同时,乡村消费市场规模虽然小于城镇消费,但是乡村消费有着很大的消费潜力。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释放乡村消费潜力。

《21世纪》:改善我国的消费市场,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陈新年:我认为关键是收入增长预期和分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分配结构是“橄榄型分配结构”,即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小,而中等收入群体占大多数的一种收入分配结构。

中等收入群体是拉动消费的重要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否占大多数,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稳定程度和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我理解的中等收入群体是有房有车之后,还有闲钱去享受和去投资的群体。我们需要改革分配制度,将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做大,不断减少低收入人群,这是扩大消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