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教授萧代基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黄德秀 强化氮、磷循环 减用化肥、农药
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教授萧代基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黄德秀
人口大增、气候变迁、能源稀缺、农地地力衰退等问题,导致全球粮食需求量大增,但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已冲击全球农业的永续性与粮食安全。
绿色革命以来,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虽谷物产量倍增,但导致农业生产要素氮与磷的循环已达临界点,永续的氮循环与磷循环已变为不永续的单方向氮流与磷流。因为我们大量制造氮与磷化肥,用以弥补因为作物收成被送往都市消费而耗竭的农地,不但破坏生物圈原本的循环平衡,且造成严重水污染。
联合国农粮组织(FAO)为比较全球各国对于肥料的使用量,以每单位耕地面积肥料使用量(公斤/公顷)作为比较指标,台湾近十年平均用量全氮是242.64、磷酐是87.35、全氧钾128.72,是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倍以上,而亚洲国家的平均值又远高于欧洲国家。台湾农业生产依赖大量的肥料与农药,此乃因台湾之高温多雨造成土壤地力特别低,病虫害特别多。
在先天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台湾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已达全球优良水准,然而我们大量使用肥料与农药,将持续冲击氮与磷生产能力、地球生物圈平衡、水质、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影响到长期维持粮食自给率的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少的问题,改变科技至上的思维,运用适当的补贴机制,于生产端调整作物生产模式,管末处理端强化氮与磷的循环利用,落实永续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