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公布之后,12月以来各地政府趁热打铁将稳经济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如派发新一轮消费券、启动购物节、城市景区重新开放等。
成都市向全国游客分两期发放人民币(下同)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消费券涵盖景区门票、酒店民宿度假线路等消费品类,针对前往成都的游客,发放用于住宿、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券。海南启动海南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活动到2023年1月15日结束。广州市政府从12月8日至12月19日,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类,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
深圳新一轮乐购活动已启动,市民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活动期间每人最高补贴2,000元,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26日,共有包括冰箱、空调、手机等超过6,100款产品。福建省安排2亿元支持各地发放消费券,并结合当前消费市场需求,将促消费活动延长至12月底,鼓励各地开展跨年促消费活动。武汉市发放乐购武汉家电家具消费券,投放总金额1,000万元。
消费券本质上是政府为了促进居民消费而发放的补贴,由于大多数消费券是以满减券的形式存在,消费券具有1:N的杠杆效应,能带动大量的消费。
回顾大陆三年大疫以来消费券发放历史:2020年第一波疫情封锁结束后,多地均有消费券刺激政策,全国共有36个城市发放消费券,累计发放金额达到57.4亿元。其中有69%的城市针对特定行业发放消费券,实现精准刺激,而此后的消费券,也均是以定向为主流。
今年以来几次爆发区域疫情,受影响地区也在疫情恢复后推出消费券刺激政策。从北上广深今年政策可总结出如下规律:一,满减券为主流,相比代金券,满减券对消费的撬动作用更强;二,无门槛券较少,若要无门槛通常得搭配数位人民币等支付方式推广,如深圳的「乐购深圳」无门槛消费券,就是通过数位人民币的方式来发放。三,多数地区的政府消费券通过专门的政府APP或是相应的发券平台领取,如广州的羊城通、上海的爱购上海等;北京等少数地区的消费券通过消费平台领取,比如京东、苏宁等。
2020年根据北大国发院的报告统计结果,以金额计有大约68%的消费券被核销,被核销的消费券直接带动9.3倍的直接消费。消费券主要面向:一,数位产品、家电等可选消费,此块消费需求弹性较大,消费券能拉动增量需求;二,餐饮出行、百货商超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消费场景,此块在疫情期间经营受损情况较重,消费券的定向刺激有利于恢复元气。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各地也再度相继推出消费券刺激政策。消费券的杠杆作用对消费需求预估有1:10左右的拉动,建议关注有望得益于消费券相关政策的可选消费和线下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