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选对IT基础建设 减少资料中心耗能

然而,「线上」不等于「零碳排」。事实上,储存、移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位服务的数据都需要能源。庞大的云端运算服务、数以亿计的串流媒体也需要依赖「资料中心」来提供服务,因此,资料中心便成为近期气候变迁的讨论中,大受关注的能源消耗来源。耶鲁大学的报告指出,全球的资料流量正以每四年增加一倍以上快速成长,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料中心的耗电量,相当于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

虽有不少国家承诺未来几十年内会实现净零排放,但国际能源署(IEA)表示,即使各国政府的承诺都完全兑现,仍远远不及「2050年前将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零,并让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C之内」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企业应更积极地落实减碳政策。

全球能源数据机构Enerdata 的报告显示,2030年资讯和传播产业将占全球电力消耗的20%。即便如此,近期的研究指出,尽管资料中心需求增加,其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比例却没有太大的变化,部分原因其实来自IT与高效伺服器架构的创新。另一方面,主要的云端服务供应商、串流服务以及提供支援的硬体公司等,也都开始致力减少碳足迹,并削减资料中心的营运成本,因此未来影响力值得期待。

为实现2050年净碳排零的愿景,我们建议,拥有资料中心的企业应尽快将IT基础建设纳入ESG 计划中,并透过下列两大面向推动创新:

一、重新思考产品与解决方案的架构。

伺服器硬体更新升级之后,旧系统会被停用并成为废弃物,也就是俗称的电子垃圾。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指出,光是2019年,全球就产生了5,360万吨的电子垃圾,创下新高,且其中只有 17.4%被正确的收集与回收。正因如此,未来势必得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鼓励「产品的模组化」。

举例来说,现在有些技术领导者采用更高效的伺服器架构,此架构不但能够共享电源与散热风扇,同时也允许机器更新或维修时,可以只更换单个或独立的零件。这样的成就是通过生产过程模组化实现的,以利组件彼此连接、共享能源,以减少资源浪费。

二、采用最创新且高性能的技术。

「虚拟化」等软体技术也有助于让伺服器在更高的温度下,执行多个应用程式。资料中心里,伺服器和冷却系统通常占用了最多的能源消耗量。不过,近年的「绿色技术」有助于应对这些挑战。举例来说,如使用自然风、液体冷却等更节能的散热方法,便可降低资料中心的冷气使用量;发展边缘与云端运算,让资料不需经长途传输即可就近在装置上处理、储存并上传至云端,进一步减少大型资料中心的能耗。

环境与收益不再是背道而驰的两件事,只要选择对的IT基础建设,企业也可以在保护地球的同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