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别再继续建高楼了,高层建筑出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国家统计部门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4个百分点)。

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风格越来越丰富,其中楼房越高越好的观念,一直出现在地方城建规划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中,于是乎大批的高层建筑(写字楼、住宅楼)纷纷拔地而起。

但也有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应当减少建设,高层建筑的后期弊端不好解决,这个观点也正好印证了此前住建部门发布的楼层限高令。

规定中指出县级或县级以下地区的楼层,层数以六层为主,六层以下的建筑物的占比,不得低于百分之70,规定最高层数不得超过18层,如需超过六层,需要逐级审批,逐级请示。

而接下来将从中国的楼宇建设发展史、和高层住宅为何不应再兴建等几方面,来深刻剖析一下专家建议的合理性。

中国楼宇建设发展史

1、古代期。中国古代时的楼房建设基本以以木质房屋结构为主,此建筑材料的搭配也是在世界开创了先河,也实现了我国房屋建筑工艺的传承,楼层多为2层。

2、近代期。随着民国时期的历史发展,更多的的中国传统楼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文明相融合,开来到了一个楼房建设的新时期。

西方建筑风格与传统东方继续交融。随着西方的渗透和西方石材建筑的出现,中国的楼房建筑风格取得了跨时代的进展。

在古代时多数为木屋,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外观发生了变化,后来居上的是中西融融的楼房建设。

例如哈尔滨索菲亚教堂。这期间多数以青岛的德式建筑、哈尔滨的俄式建筑等风格为主,层数来到了4层及以上,也改变了国人的审美。

宣告着我国的房屋建筑告别了木制时代,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3、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居住的建筑面积逐渐扩大,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

老式的或者中西结合的住房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涌现出了如今这种7层以上,各式各样的建筑密度相对较大的住宅小区模式。

现在,消费的全面升级催生了新的需求。由此看来,住房的改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刚性需求,全面促进市民的“居住体验感”已成为新使命。

高层建筑后期存在诸多弊端

在了解完中国楼宇发展史后,我们可以知晓,每一代建筑风格,承担不同时期的使命,这与人民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

但如今承载着多年以来人民住房需求的高层建筑,却在后期中出现了以下弊端。

1、应急管理响应不及时。住房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居住衡量指标。高层建筑目前在应急管理方面显得较为疲软无力,例如去年发生的乌鲁木齐高层楼房火灾事件等。

由于楼层过高,逃生路线和可能性大幅降低,最终导致44人死亡。进而再次凸显了高层建筑在面对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性差。

2、实用建筑面积少。开发商为了加强低楼层的承载承重能力,增加了剪力墙的厚度,进而导致住户住进高层建筑时墙体厚度增加,实用建筑面积减少。

而由于剪力墙的主体作用较强,不能私自改良,进而不利于后期楼主买卖二手房时的建筑面积核算。

3、维护难度高且费用高。目前我国高层楼房建设的主体结构,一般采用钢混类型。首先在建筑材料方面由于钢混的材质特点,一般寿命只有50年。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7层的楼房和一个30层的楼房,在建筑材料使用寿命到期时的维护人力成本和操作难度,可谓天差地别。

另外还要考虑到楼房内的供水、供气管线老化问题,整体的维护难度,都要比低楼层楼房要高出许多。

而未来五十年后整体的老旧小区维护,仍然是一道难题,这也不利于国家财政的稳定性收入,更高的楼层只会增加财政的预算支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国情不再适合盖高层楼房,整体的楼房建筑建设思路,需要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所以高层楼房将不再支持兴建,并会逐步退出中国建设规划中。

对此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现有高层楼房住户不要担心,目前我国的市政公用设施和配套设施是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能够研讨出一份针对高层建筑特定的应急预案,规避后期弊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