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时代提高「房」疫力 专家学者呼吁纳入建筑法规

智森永续设计顾问公司总经理简硕贤(左起)、成大研究特聘教授江哲铭、以及大砚建筑事务所建筑师苏喻哲,7日出席座谈会画面。图/颜瑞田

成大教授江哲铭等多位专家学者,7日在一场座谈会指出,内政部经济部近年来从绿建筑标章、绿建材标章、智慧建筑标章等,推广智慧健康建筑,但疫后时代家屋住宅应该如何成为「防疫宅」,仍无标准答案,因此,他们呼吁政府将防疫规格与标准,纳入建筑法规,让全民拥有更健康的居家场所社区

成功大学能源科技策略研究中心研究特聘教授江哲铭、大砚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苏喻哲、以及智森永续设计顾问公司总经理简硕贤等专家学者,7日下午出席在「都厅苑会馆」举行的「后疫时代2021如何提高房疫力」座谈会。

与会的三位专家学者指出,以2020年底香港黄大仙住宅大楼新冠肺炎确诊个案暴增的案例来看,爆发疫情原因建筑设计有关病毒经粪管及排烟管道升上屋顶,风吹起时便会出现「扰流效应」。

他们表示,防止细菌病毒传播社区,若事先经由防疫宅建筑设计纳入建筑法规的制定,或许更能有效的帮助人们宅在家而安全,16年前因芦洲大火而修改了建筑法规、需留双逃生梯,就是从源头去改善住宅安全的显著例子

他们说,其实从SARS、肠病毒、诺罗病毒、流感,直至目前的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变体丛生,旧病毒研发出疫苗新病毒却在地球暖化PM2.5雾霾的侵袭下潜伏,借由良好设计和规范的住宅,未来将成为防阻各种疫情的重要课题

不过,很可惜的是,迄今仍无类似绿建筑标章、绿建材标章、智慧建筑标章等推广智慧健康建筑的机制,因此,他们呼吁政府,将防疫规格与标准,纳入建筑法规,才能让全民拥有更健康的居家场所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