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2024年:扎堆IPO背后,尚未等来“盈利春天”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焦文娟 广州报道
2024新年钟声敲响第五天,主营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公司速腾聚创在港交所上市,成为2024年港股IPO第一股。
下半年,自动驾驶公司上市潮持续升温。11月27日,小马智行挂牌纳斯达克;11月7日,希迪智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0月25日,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上市;10月24日,地平线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共有14家中国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各大交易所上市或推进上市流程。
在政策催化和技术迭代背景下,智能驾驶产业在L4和L2两条赛道上并进。
叠加各地出台的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等因素,无人驾驶出租车正走入人们的生活。百度旗下智能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的爆火,今年三季度,萝卜快跑订单接近一百万单。同期,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2.2%。10月,距离中国一万多公里的北美,特斯拉正式入局Robotaxi。特斯拉CEO马斯克对Robotaxi非常看重,他认为:“这款产品会让特斯拉市值冲上10万亿美元。”
L2赛道仍是重点,玩家们发力量产上车、竞逐NOA。主机厂开启端到端竞赛,智能驾驶企业们通过给主机厂提供智驾方案来获得更多收入。如小马智行从2023年1月开创的乘用车智能驾驶业务产品线,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为551.7万美元,同比增长22.3%。
技术更迭背后是研发投入加大,净亏损连年攀升,智驾企业们只能组队IPO“补血”。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今年成功上市的7家智能驾驶领域相关企业中6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包括速腾聚创、如祺出行、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
智能驾驶迎来拐点
今年,国内智驾企业掀起组队冲刺上市的热潮。
11月27日晚,小马智行成为继文远知行敲钟后再次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智能驾驶公司,募资4.52亿美元,成为今年以来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IPO。
回溯今年1月,自动驾驶产业链公司激光雷达的速腾聚创在港交所上市后,也开启了自动驾驶IPO的“大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包括速腾聚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在内的7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已经在港股或美股上市,纵目科技、希迪智驾等7家企业正冲刺上市。
上市的底气在于今年以来智驾企业业绩增长和技术进步。以今年8月登陆港交所的黑芝麻智能为例,今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营收为1.80亿元,同比增长69.2%;毛利为9007.5万元,同比增长365.3%。
目前,智能驾驶主要的落地业务是做L4和L2/L2+。L4级曾一度被认为是智能驾驶企业的终极目标,主要是推动高阶智驾的商业化落地,应用场景包括集装箱卡车和Robotaxi等。从现实市场需求来看,L2则是当前主流驾驶辅助方案,发家于L2业务的企业则把自己的技术进展视为“渐进式发展”。“长期来看,L4肯定是价值更高,市场前空间和前景更大。但我们看到L2+市场正蓬勃发展,高性能芯片、传感器量产上车,使得L4积累的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上成为可能。”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陈默曾表示。
L4在今年再度备受关注,中美多个城市试点运营Robotaxi,百度的商业项目萝卜快跑和特斯拉在Robotaxi的推进上功不可没。据沙利文的一项调研,2024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约达16.5亿元,同期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达到77.8亿元。
11月21日,百度公布了其三季度业绩,2024年第三季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订单达98.8万单,同比增长20%。此前特斯拉也在发布会上亮相了其Robotaxi产品CyberCab。长期深耕Robotaxi业务的小马智行在今年前三季度的Robotaxi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22.2%。
L2/L2+级赛道的火热,则集中在乘用车智能驾驶方案量产加速。高阶智驾加速上车,也推动了一大批智能驾驶领域相关企业的崛起。市场加速洗牌,“地大华魔”(即地平线、大疆、华为和Momenta)稳居市场头部,市场订单向头部集中。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的智驾方案已经累计搭载285款车型,收获国内包括上汽、广汽、比亚迪等在内的十家主机厂的订单;同期,中国的道路上使用 Momenta 自动驾驶软件的汽车已经有近10万辆。
拥有丰富中配量产经验的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掀起了L2级高阶智驾下沉的风潮。今年3月,大疆推出了价格为7000元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攻入中低端车型市场;9月,搭载卓驭科技研发的灵眸智驾2.0 Max的车型——宝骏云海,搭载无图城市记忆领航,将智驾再下探至10万级市场。
招商证券认为,目前行业处于L2级快速商业化,L3级布局有序推进的阶段,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2025年中国L2/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50%,2030年将达到70%。
在赛道火热的背景下,主机厂也在争相加速智能化升级。在新势力竞速端到端的过程中,传统头部自主品牌如长城汽车、奇瑞汽车等也正加速智能化转型,各家角逐NOA。如奇瑞日前发布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大卓智驾C-Pilot 4.0到C-Pilot 5.0,并立下了明年跻身行业头部的目标。
叠加政策端催化,多地也加大对智能驾驶产业的支持力度。今年7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5部门联合公布了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涵盖了北京、上海、重庆、无锡等20个城市(联合体)。今年以来,已经有超50余个城市出台了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或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华创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在各项利好加持下,我国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速,2024 年 1 至 5 月乘用车L2 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突破 50%,部分功能接近L3 级智能驾驶水平。
“2025年将成为高阶智驾的决赛点。”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表示。在玩家们的合力推动下,中金则认为,2024年L2+智能驾驶迎来发展拐点,行业渗透率突破10%。
盈利问题难解
繁荣背后则是寒冬,上市热潮背后也拨开了智能驾驶企业亟待融资的需求。
一级市场的寒冬依旧在持续,智能驾驶赛道密集融资潮还停留在2021年。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统计,2021年1月至8月,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共超过50起,投融资金额超700亿元。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的最新融资动态则停留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
有投资人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智能驾驶的行业格局已初步形成,资本更加偏好有落地量产项目的企业,同时注资新的玩家风险很大。一级市场已经很久没有传来融资希望,二级市场则成为智能驾驶企业们的“补血”渠道。
三度递表未果的纵目科技被传出“停薪风波”。9月27日上交所宣布终止对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2021年-2023年,其净亏损持续扩大,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和5.16亿元。
成功敲钟的公司盈利难题待解。从招股书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495亿元人民币,小马智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35亿美元。而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的亏损持续扩大,分别为10.07亿元、12.99 亿元、19.49 亿元和 8.82 亿元,按照亏损速度,其账面资金仅够维持两年左右的经营。
亏损是智驾领域上市公司的常态。过去三年,地平线共净亏损高达175.23亿元,到今年上半年,其净亏损同比扩大170%至50.98亿元。在招股书中,地平线预计今年全年亏损会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研发的持续投入。
招股书显示,地平线的研发投入在2021年至2023年持续扩大,为11.44亿元、18.8亿元和23.66亿元、2024年上半年到14.2亿元;从2021至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32亿元、7.586亿元、10.584亿元及5.172亿元。且从近三年的营收和研发支出来看,营收却普遍无法覆盖研发支出,净亏损持续扩大。
L4业务吸金能力有限,商业化落地还在等待黎明时刻的到来。
从头部企业的动向来看,通用停止投资Robotaxi,百度仍在等待Robotaxi业务扭亏为盈。当地时间12月10日,通用汽车宣布将停止对旗下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投资,计划彻底退出这一领域,并表示通用未来的自动驾驶策略的重点将转移至乘用车上的量产高阶智驾。在5月的百度Apollo Day上,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表示,其目标是到2024年底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商业化盈利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L4的玩家们选择继续涌入L2赛道。“对于自动驾驶公司而言,切入NOA赛道不仅不是一个弯路,还是当前来讲走向L4最经济、最直接的一条路。”轻舟智航技术合伙人李栋曾在2023世界智能驾驶峰会上表示。到今年,不少L4出身的智驾公司依旧需要靠L2业务来创收。今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的文远知行,与博世携手打造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解决方案”在今年成功实现量产交付,已上市备案的Momenta在今年6月宣布与广汽丰田达成合作,布局智驾方案业务。
竞争持续白热化,主机厂的价格战压力传导至智能驾驶企业,在量产上车阶段,千元级智驾厂商方案正成趋势,智驾厂商比拼成本控制实力。一个普遍的行业共识是,销售端利润的下降已经是行业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上市潮下,尽管持续亏损,但商业落地大幕即将拉开之时,所有智驾企业都不愿倒在黎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