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调查从海通证券到东海基金 机构债销抢食敲警钟

(原标题:自律调查海通证券东海基金 机构债销抢食敲警钟)

时代周报记者  黄坤  发自上海

11月30日,交易商协会公告,对东海基金启动自律调查。

公告称,近日,交易商协会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自律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东海基金存在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

这与日前海通证券(600837.SH)遭交易商协会自律调查的原因几乎如出一辙。

事实上,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东海基金旗下基金多只重仓债券的主承销商均为海通证券,如东海祥苏短债A/C重仓的“20平煤化(疫情防控债)CP003”、东海祥瑞A/C重仓的“18大同煤矿MTN006”。

目前,海通证券也正在经历着“考验”。

证监会11月27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决定依法对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永煤集团”)及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立案调查。

11月24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在公告中表示,对永煤集团的自律调查已基本完成,已将自律调查发现的永煤集团涉嫌违法违规线索通过有关部门移送证券监督管理部门。

在永煤债违约后,交易商协会立即对包括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在内的相关机构开展自律调查,并表态如调查中发现存在操纵市场等涉嫌扰乱市场秩序的恶劣行为,将予以严格自律处分,并移交相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一时间,海通证券被暴露在市场聚光灯下。

对于自律调查的内容和进展,11月30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交易商协会获悉,“目前是事后监督中心在处理相关事项,以协会正式公告为准。”

11月26日,时代周报记者向海通证券致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记者27日又致电公司投资者热线,对方回应称,“调查还没有任何结果,具体内容和影响都不太清楚,后续请关注公告。”

同日,一位海通证券债券融资业务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永煤债分很多期,海通证券只是参与了一部分。目前债券承销业务未受影响,仍在正常进行。项目有相应的审核流程,需评估企业本身具体情况,再立项准入。

11月29日,海通证券发表观点称,“近期债券市场恐慌情绪明显好转,政策维护企业信用的基调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情绪进入修复期,但防风险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再融资环境红利’逐渐退却,信用债投资仍然要谨慎为上。”

或因涉结构化发行遭“点名”

截至目前,永煤集团违约债涉“20永煤SCP004”、“20永煤SCP007”和“20永煤SCP003”,不过,海通证券并未出现在这些违约债券的承销商名单,而是今年10月20日刚发行的一期10亿元中票“20永煤MTN006”,其为承销团的一员。

11月30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永煤集团,相关人士解释,交易商协会可能是针对整体包括历史债券在发行中的“瑕疵”进行自律调查,并非只针对当前违约的债券。

就海通证券被自律调查的原因,交易商协会在公告中表示,“发现海通证券及其相关子公司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券提供帮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涉及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

有市场人士透露,海通证券涉嫌违规操作永煤债或因结构化发行。所谓结构化发行,即指融资主体券商共同认购债券,融资主体确保债券顺利发行,券商可从中赚取通道费。

“业内还有一些资管机构,更为胆大,比如一边通过资管产品承接债券,另一边则通过投行部门向发行人收取财务顾问费。”日前,原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执行副总宋光辉表示。

宋光辉分析称,结构化发行本质上是“自融“行为,是发行人自己作为投资者投资自己的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的价格无法体现市场真实的供需关系。

就在海通证券被启动调查的同一天,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特别强调禁止发行人 “自融”和加强关联方认购披露。

债券业务强劲却酿苦果

11月18日晚,海通证券公告称,公司将积极配合自律调查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交易商协会《通知》中的有关要求,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事实上,这已是海通证券今年以来第二次被监管启动自律调查。7月1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关注到包括海通证券在内的8家券商,在中核融资租赁公司债券发行招标过程中存在承销费报价偏低的情况,引发市场质疑,故对相关事宜启动自律调查,对相关机构采取自律措施

一直以来,债券业务都是海通证券的优势业务。

公司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在境内债券融资业务方面,主承销信用债券439期,同比增长44%,主承销金额2259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债券承销金额排名为全行业第四;非金融企业信用类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家数和金额均排名第三;企业债承销金额排名第一。

亮丽的债券承销业绩背后,亦逐渐暴露出问题。

除了两次自律调查外,今年9月,证监会因海通证券在申请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对其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

今年以来,海通证券参与主承销的债券多只被曝违约,包括新华联控股公司1只、泰禾集团2只、宁波银亿控股1只和北大方正集团17只。

近年,债券违约频发。时代周报记者查看Wind发现,2019年共有185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1496.04亿元;2020年至今,已有120只债券发生违约,合计金额达到1373.56亿元。

虽然债券违约并不能与主承销商未勤勉尽责画等号,但今年以来,确已有多家券商因债券承销业务“踩雷”,承销商责任成为投资者关注和监管审视的重点。

“重数量、轻质量、速度至上,在团队人数有限的前提下,必然使得风控欠缺,对项目质量把控不严格,现场尽职调查工作马马虎虎,最后出现债券违约。”11月30日,某中型券商的一位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强调,“承销商的风控不容忽视,券商作为中介机构应该爱惜羽毛,加强尽调与内核。”

近段时间,受永煤信用债违约影响,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券商在责任压实的同时,发债难度也有所上升。11月27日,一位头部券商债券融资业务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如果是纯信用债,压力会大一些;如果是ABS,需要看底层资产情况。

“券商如何防控债券业务的信用风险迫在眉睫,需要从风险文化、考核机制、治理架构、管理机制等多个维度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近日,安盛保险公司投资部包煜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