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永續與原住民文化 是公民氣質更是國力
尊重永续与原住民文化,不仅是一种公民气质,更是国力的体现。联合报系资料照
尊重永续与原住民文化,不仅是一种公民气质,更是国力的体现。在当今全球化与永续发展并行的趋势下,一个国家能否兼顾环境保护与文化多元性,已成为衡量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台湾拥有丰富的原住民文化资源,在推动永续发展的同时,如何尊重与保存这些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台湾的原住民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智慧,从生态保育、土地管理到传统工艺与语言,皆展现了与自然共生的价值观。这些理念与现代永续发展的精神高度契合,透过教育与政策的推动,能够将原住民文化的永续价值充分展现,并成为台湾在国际上推广绿色经济与文化外交的重要资产。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跨领域学习提供了深化这些价值的机会,透过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地政、公共行政等学科的交互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不同视角深入探讨原住民文化的当代挑战与机遇。着重文化多样性、社会公平及族群共融,让学生透过田野调查、政策研究,理解原住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并进一步将永续发展与文化保存转化为具经济潜力的文化产业,创造兼顾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透过这样的跨域思维,学生们能够将永续与文化尊重的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社会倡议及公共治理,进一步厚植国家发展的实力。
在过去,台湾已有许多原住民音乐创作者,他们透过音乐表达对土地与文化的热爱。来自卑南族的歌手桑布伊(Sangpuy)演唱传统歌谣,并创作强调自然与环境保护的音乐作品,带领听众走入森林,感受与自然共存的力量。排湾族歌手阿爆(ABAO)则在作品中将族语古谣结合现代电音曲风,呈现原住民文化的当代活力。阿美族歌手舒米恩(Suming Rupi)以母语歌曲深耕国际市场,创立「阿米斯音乐节」(Amis Music Festival),透过音乐推广原住民文化,连结世界各地的听众。
值得一提的是政大校友幽谷瓦历斯(Yoku Walis),她在音乐创作中融合赛德克原住民族传统旋律与现代音乐元素,并以音乐传递对土地、自然与文化的尊重。她在音乐作品《Klalay 见蝶》上的诠释,相当符合「土地政策与环境规划硕士原住民专班」我们当初录取其就读的期待!透过新一代原住民的音乐创作,不仅能让台湾社会对永续发展与原住民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更能让国际社会看见台湾在文化与永续发展上的努力,展现文化软实力。这些原住民音乐人不仅传递出文化价值,透过艺术软实力,更可提升国际对台湾多元文化的认识。
当社会与教育体系能够结合文化认同与永续价值,便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社会影响力的公民。音乐的力量不仅在于情感的共鸣,更在于唤起社会对文化保存与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更多人参与文化永续的行动。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尊重永续与原住民文化,是公民气质更是国力」的意涵。随着全球市场对环境、社会、治理(ESG)指标的重视,拥有坚实文化根基与永续发展能力的国家,将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
为了深化这样的努力,台湾应进一步强化教育体系对永续与文化尊重的推广,将相关理念纳入各级教育核心内容,培养下一代具备永续思维与文化认同的公民。此外,政府应提供更多资源与平台,鼓励原住民文化产业发展,例如设立文化创新孵化器,协助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产业。同时,企业界亦应透过企业社会责任(CSR)与ESG投资,支持原住民文化的发展,与地方社区合作,创造兼顾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永续模式。
尊重永续与原住民文化,既是一种公民气质的展现,更是台湾强化国力的基石。当全民拥有尊重文化与环境的思维,并透过教育、艺术、政策等不同层面加以实践,台湾将在全球永续发展的浪潮中,展现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并为全球永续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作者是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系教授兼社会科学学院永续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