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自然/物理計算史上最少!化學圖表占6成重實作 地科罕考1概念難度增

113升大学学科能力测验今登场,首日为二、三类组考生上场,休息室中考生准备应考,相互击掌加油。记者林俊良/摄影

113升大学学测自然科今天下午完试,台北市教师解题团、松山高中教师蔡皓伟评析,今年物理仅2题计算题,「应该有史以来没看过这么少的。」多选题则达7题,考生答题时间压力较大。今年物理如校正回归,考法近似于前年侧重探究与实作,去年则是计算量大、探究与实作题相对少,但不变的是跨科题型仍较多。

蔡皓伟也指出,今年40至43题组为生物跟物理结合试题,题干虽聚焦「捕蝇草」,但将物理探究与实作的电力探讨、结论等纳入答题书写,考生如果探究与实作不认真,当下应该会很惊恐,因为没答案选要考生「写出来」,也是试题惊艳之处。

再者,蔡皓伟谈到,如44至46题,为常见经典试题,但考生要能把电磁感应概念完整叙述才能写得完美,也代表物理概念须先于数学计算。整体而言,物理素养题多,亦要求图表分析,要真正学懂物理概念而非死算数学才可脱颖而出,整体鉴别度佳,但评估高分群不会太多。

建国中学教师刘玉山则评析今年生物试题,他表示,生物难易度适中但相较去年容易,试题内容主要来自必修生物,但若学生有修读选修生物,则答题上会比较容易。

刘玉山谈到,今年第5题为2023诺贝尔生医奖时事题,有关RNA疫苗稳定性相关知识;素养导向试题则如2、8、37、38、40题等,也需要学生使用探究与实作能力,注重图表和实验判读结果。

但刘玉山也建议,今年部分题干缺乏有利判读的资讯,如38题b小题问题叙述不够明确,学生恐不太能了解答题方向;41题图表则有一「捕器结构」,捕虫叶跟捕虫笼都是叶子的特化,原则上是同源器官,应该先给学生此概念,都是叙述时可加强之处。尤其该题为非选题,学生多有文字表达困难,如果连方向都抓不住,要写对难度更高。

北一女中教师吴淑芳则谈到,今年化学亦侧重探究与实作,如12至13题,考验学生变因间的相互关系;部分试题也具有跨科特性,如50至53题,结合化学、生物、地球科学,有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相关性。整体而言化学科偏难,尤其图表题占六成,考生须提升阅读能力并适应新的考试题型,且计算份量亦不少,考生须谨慎小心。

中正高中教师李雱雯分析,今年地科本土考题,如台湾的地质、潮汐状况,以及全球暖化环境变迁题占一定比例,尤其能掌握本土的地球科学现象会较好答题。罕见的是,今年天文试题注重观测宇宙概念,过去较难的如不同纬度星空、星光星色等则未出现。但整体而言,地科仍较去年难,答案判断不易。

闱场内考生则认为,今年自然科题组结合不同领域,如40至43题为生物和物理的合科试题,探讨捕蝇草的闭合机制;第22至23题组则探讨高能粒子束与X光射束如何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也是新颖题材。试卷内容则着重课内基础概念,整体难易度适中,考生只要概念精熟、小心诱达选项,应能获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