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公民权修宪复决在即 唐奖大师论坛谈宪法中的公众参与

唐奖基金会举办第5届大师论坛,首场19日在国立台湾大学揭开序幕,由法治奖得主雪柔‧颂德斯(Cheryl Saunders)以「宪法变迁中的公众参与:从比较宪法的观点出发」为题,透过视讯先进行演讲,再与现场出席的青年、专家学者及民间团体代表对谈。(图/唐奖基金会)

唐奖教育基金会带19日于国立台湾大学举办唐奖第五届大师论坛首场会议,邀请到本届法治奖得主雪柔‧颂德丝教授与台湾青年倡议代表与学者,从他国经验畅谈「宪法变迁中的公众参与–从比较宪法的观点出发」。颂德丝教授对不同面向的公众参与,不管在理论或实际都有广泛的探索,她也回应现场提问,对台湾年底宪法复决公投─下修投票年龄至18岁一事乐观看待,她认为如果能成功跨越门槛,意义重大,意味年轻人对修宪将有更大的热情,政府和政党必须支持公众参与公投,也有助于建立好的文化。

第5届唐奖大师论坛19日登场,法治奖得主雪柔‧颂德斯(Cheryl Saunders)透过视讯说明全球的立宪修宪实务有何异同,分享多年来观察世界各国公众参与情形,并与现场台湾的青年及学者探讨交流。图左起为与谈人林彦廷、陈文葳、苏彦图及主持人叶俊荣。(图/唐奖基金会)

本场论坛由国立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叶俊荣担任主持人,并邀请到台湾青年民主协会副理事长林彦廷、妇女新知基金会董事陈文葳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彦图担任与谈人。

叶俊荣表示,宪法的实践对各个社会都很重要,对台湾而言尤其是如此,如何转型、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当前亦面对许多的挑战。颂德丝教授不仅是实践者,也是比较宪法的先驱,以及立宪工程的推动者,足迹遍布全球,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贡献令人印象深刻,她的智慧及耐心对亚太地区法治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启发。

唐奖教育基金会19日邀请到本届法治奖得主雪柔‧颂德丝教授畅谈宪法中的公众参与。图左起分别为唐奖教育基金会陈振川执行长、与谈人林彦廷、陈文葳、主持人叶俊荣及与谈人苏彦图。(图/唐奖基金会)

2022年11月26日台湾选举投票年龄是否下修至18岁,将由人民投票做出最后决定,这起修宪复决案正是此刻讨论宪法改革中公众参与最切身相关的案例。致力比较宪法的颂德丝教授,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各国宪政发展,她认为公众参与是宪法变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有许多态样,公投正是公众参与其中一种方式。在论坛中,颂德丝教授先分享数个近期国际社会的公众参与案例,包括南美洲的智利新宪法草案的人民复决近期以失败收场;澳洲正准备发动宪改公投,将原住民的权益纳入国会中,以及肯亚最高法院关于「建桥计划(BBI)」的判决,肯认公众参与是修宪的要件。颂德丝教授从这些案例归纳出不同公众参与的方法,直接参与及代表制的取舍及全球化的影响,也带出公投在理论上与实际上长年都存在的各种问题与辩论,是正在经历宪法改革的许多国家现下面临的问题。

台湾两个非政府组织也分享他们在宪法变迁中的公众参与的实际经验。推动投票年龄下修至18岁的台湾青年民主协会副理事长林彦廷表示,今年三月底曾有百余名位高中生赴立法院表达下修年龄的诉求,看似微薄力量,却间接影响此次公投提案顺利成案,可见公众参与有其影响力,但投票下修年龄早在2014年即有非政府组织开始推动,却受各种因素推迟至今,亦可见其公众参与影响宪法改革并非易事。推动许多性别平权相关释宪案的妇女新知基金会董事陈文葳则说,尽管非政府组织看似得到大法官的支持,但若细究大法官解释理由,可看出大法官很少把非政府组织的意见纳入,然而性别平权的推动方面仍非常仰赖宪法诉讼,公投虽是修宪的手段之一,但促进性别平权议案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反倒是反同联盟曾提出三个公投案,在2018年时曾写下七百多万人投下同意票的纪录,这让非政府组织更重视公众参与以及多元对谈的重要性。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彦图,以学理的角度讨论台湾在2005年对修宪设定的门槛是否过高,以及修宪与多元沟通的重要性,他认为针对特定议题的公投相对不容易,如果年底能成功过关,未来公民团体就能创造更大的政治压力,向主要的政党施压,推动更多宪法改革议案。

本论坛透过其他国家的公众参与宪法改革案例,让台下的青年学子们拉高视野,以更宽广的角度,包括不同背景、不同议题的公投及其结果,能了解公投乃至于公众参与对宪法变迁是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进一步对台湾年底的公民复决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及反思。有兴趣的民众,欢迎收看本场次论坛直播影片。

2022年唐奖法治奖获奖人为雪柔.颂德丝(Cheryl Saunders)教授,以表彰她在比较宪法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推动亚太地区的立宪工程。在极为严峻的环境中,颂德丝教授以深厚的学养,引领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立宪方针并提供建言,且数十年来,经由与国内外学者及政治工作者的积极交流、对话、合作,不断拓展比较宪法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