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大会在深圳举办

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近日,2020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合作大会在深圳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深圳市工业信息化局共同主办,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独立承办。大会以“学术共享、技术共建、产业共商”为主题,邀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中国科学院院士大鹏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等3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企业技术应用案例。通过全体大会、专题论坛、圆桌讨论和展览展示等形式,与参会的200余位听众交流分享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生命健康,科技人文,大数据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在学术交流、技术合作、产业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议题,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董小平副司长在致辞中提出,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希望科技工作者和产业工作者共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指出中国电子学会作为全国5A级科技社团,希望其引领专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发挥柔性和无边界的组织特点,跨界组织各学科各领域的科学科技从业者,深度融合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区域发展,畅通科技、金融、产业的成果转化,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融合。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何志梅表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较早地融入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政策、市场和区位优势,一直保持很好的前瞻视野和布局,推动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到2.78万亿元,工信局批复了深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方案,通过先导区的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融通发展,优化制度建设、应用示范、人才保障等创新发展环境,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力。欢迎全球的学者和企业专家扎根深圳,助力深圳新一轮科技发展。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表示,全频谱大带宽,低功耗小体积,万物互联和边缘智能等技术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量子、材料和生物革命推动科技产业的进步和应用的飞速迭代,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样重要。我们需要经济、社会、环境的三维平衡发展和和谐共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首先总结了量子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以及发展现状、趋势和主要挑战,接着分享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以及政策建议等进行阐述,最后对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筹建和近期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围绕5G工业互联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解读,阐述了5G如何助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应用,以及在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华为云AI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田奇分享了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为应对AI模型落地中的碎片化问题,华为云在视觉预训练大模型领域进行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以及如何帮助千行百业实现自动化、全场景、通用化AI落地。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近期的飞速进步,“智能+”逐渐取代“互联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旋律。智能技术的应用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二者的紧密结合正在为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作为天生数据化的金融领域,智能化更是必然的选择。

上海科技大学教授、IEEE Fellow杨�D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和智能算法部署到无线通信网络中,新一代智能无线网络将构建在“数据-算法-算力”的三要素基座上,千差万别的各种行业应用会紧密依赖感知、通信、存储、计算和算法等多层次资源的跨域组织和协作优化。杨�D认为大规模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和实时决策能力将逐步实现“以每个用户(应用)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型智能服务体验。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主任马少丹谈到,随着5G的正式商用,基于大规模天线阵列的通信系统也迈入了实际部署与商用阶段。大规模天线技术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5G)的关键技术之一,带来预期性能增益的同时还面临着高成本、高功耗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