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扣件产业回顾与展望

2011-2020年台湾扣件产值与进出口值

近十年我国扣件产品出口平均单价

近五年两岸扣件产品出口情形比较

我国扣件产业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前言 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2020年我国扣件产值为新台币1,309亿元,较2019年衰退约7%。出口值为1,218亿元,出口比例为93%,主要出口国仍以美国为主,占总出口值40%。 Covid-19疫情重创全球各国GDP,台湾是唯二GDP正成长国家(另一是中国大陆)。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材、远距工作视听设备、居家电子网路娱乐消费崛起,故注意到部分扣件厂商订单不减反增,开拓市场方向正确。 但亦注意到竞争对手与我国的出口平均单价愈趋接近,尤其出口品项相仿,单价差距也逐渐收敛,我国需要全力戒备正视问题。

我国现有扣件制造厂家约1,857家,就业人数约4万人,2020年产值为新台币1,309亿元,出口值为新台币1,218亿元,进口值新台币47.6亿元,显见本产业产品替我国创造大幅贸易顺差。

然而,长期存在劳动力不足、未能加入RCEP等国际贸易协定,新近则有Covid-19疫情挑战,全球主要央行展开无限QE等措施,总体环境严峻,幸我国防疫有成,尽管欧美等制造业大客户因疫情,一时需求减缓,但我国扣件产业仍坚定地保持接单及出货,自2020年第二季欧美停工导致景气落底后,扣件产业整体出口与订单表现逐渐回升至疫情前水准,甚至部分厂家因经营方法与工具升级,营收逆势上涨。

Covid-19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在2020上半年一度停摆,严重冲击全球景气,欧美第二季经济成长率分别较上季衰退12.1%、9.1%,创下史上最大跌幅;然而,2020年第三季起随着治疗药物陆续出炉以及各国对病毒传播途径的理解与管控,冲击已明显降低。远距居家工作、网路购物等商机大爆发,搭配欧美无限QE等大规模纾困政策,全球景气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重返正轨。而新兴市场景气跌幅,则因疫情的发展先后与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中国大陆疫情于2020年1月爆发,3月之后大致平息;中国大陆以外的新兴市场,如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疫情反复,至今尚无放缓的迹象,解除管制的步伐明显落后于欧美之后,这场疫情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没有专家敢保证何时完全落幕,后疫时代正式展开。

2020年台湾扣件产业回顾

我国扣件产业以外销为主,自2005年以来维持15年均达93%的外销比例,足见扣件为我国重要创汇产品。2020年则受全球因疫情需求疲弱波及,台湾扣件产业整体出口成长前三季陷入衰退,第四季出口才由负转正;2020年扣件产业整体出口衰退13.5%,2020年全年我国出口值为1,218亿元新台币,出口量为142万公吨,较去年同期比分别下降12.3%及8.2%(2019年出口值为1,389亿元新台币,出口量为154.6万公吨),在进口方面,2020年我国进口值将近48亿元,进口量近2万公吨。近10年台湾扣件产值、进出口值如(见图)所示。

台湾扣件产业面临挑战

(一)需要再度正视红色供应链及类红色供应链

面对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在材料及成品的价格竞争,国内劳动力与成本缺乏优势。2015年台湾曾经正视过红色供应链的问题,何为红色供应链?即中国大陆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将原本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中间财转由中国大陆当地生产,建立在地供应链,又中国大陆喜好红色,故外界称红色供应链。

而东南亚主要扣件生产如印尼、越南等也偏爱红色,且跟中国大陆合作密切,故在此称此类东南亚生产国为类红色供应链。这些类红色供应链因为价格低于市价,甚至被美国怀疑替中国大陆制造的产品背书产地来源,出口到美国以逃避惩罚性关税,印尼近年即遭欧盟判定违反倾销原则,2020年底,印尼获判税率为17.3%,中国大陆则为9.2%至19%不等,我国烨联及唐荣钢铁亦获判反倾销税率4.1%,华新丽华及其他业者为7.5%。

中国大陆面临美中贸易战,放出红色狼烟,相关政策包括外商在地化、限制当地零件采购须达30%以上,以及积极投资合并等;此外,更祭出横跨两个五年的中国大陆版工业4.0《中国大陆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简称中国大陆制造2025),在原有的人力、资本等优势上,再添加技术研发创新一笔。可以注意到中国大陆逐渐摆脱纯代工型态,转而自行发展产业链,藉多年与欧美交手经验,从台日取经,渐渐拼凑出愈来愈完整的上中下游一条龙。过去中国大陆因欧美以反倾销税抵制以及品质良莠不齐,导致其扣件产业不敌我国,但拥有吸引外商合作优势(资金、土地、人力)以及大胆布局上中下游(材料、研发、技术、市场)的魄力,是竞争力强悍的劲敌,如(见图)所示,回顾2016~2020年我国与中国大陆扣件的出口平均单价,分别从1.57美元/公斤成长至2.17美元/公斤以及从2.48美元/公斤成长至2.93美元/公斤,两岸出口品项相仿,单价差距也逐渐收敛,我国需要全力戒备正视问题。

根据本研究初级访谈资料,很多扣件厂商不仅是为了分散制造,更是考量到未来台湾在各国谈判贸易联盟时的相对弱势。有能力建立海外工厂的厂商,除考量薪资、土地、材料取得等生产要素价格外,也会考量地缘关系,已经移厂或准备移厂的扣件厂商目前首选越南,其次为印尼,至于马来西亚或菲律宾,因为生产要素价格近年已快追上台湾,且排华情况时有所闻,故较不列入我国扣件厂?考虑名单。

(二)由出口平均单价看出我国成长瓶颈,需要找出路

尽管台湾自金融海啸复苏后,受全球经济振奋影响,扣件产业年年出口达40亿美元以上,是重要国家的重要供应链伙伴,例如我国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国,占其扣件总进口32.1%(以金额计)及29.6%(以重量计);德国的第二大进口国,占其扣件总进口11.7%(以金额计)及15.0%(以重量计);英国的第三大进口国,占其扣件总进口12.7%(以金额计)及15.1%(以重量计),详参本书附录。但近十年的出口平均如(见表)所列,细究对于台湾扣件产业的不利因素,例如材料价格为不完全竞争、容易被各国贸易协定排外无法享受互惠关税、土地取得成本与劳工薪资上升等,若生产技术门槛不高的标准品,只有到海外设工厂一途,无法与外竞争。但有能力移厂的毕竟为扣件业少数大厂,因此为了产品品级提升,引进高阶制造势在必行。

台湾扣件产业展望

(一)持续性混乱成常态,迎接后疫情时代

台湾扣件产业为高度出口导向,40%出口至美国,37%出口至欧盟,非常仰赖国际市场,当国际市场失守,尽管台湾防疫成绩亮眼,扣件产业亦会被欧美客户影响。同时,美中贸易战随着拜登政府上台可能开创另一个局面,一场新国际贸易风暴似乎悄悄酝酿中,我国未能加入RCEP等国际贸易协定对我国扣件产业来说,绝对无法独善其身。持续性的混乱将是向来惯于制式流程的扣件产业面临最大挑战,但换个角度来说,亦是驱使扣件工厂原有生产型态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

疫情不全然是负面效应,本研究整理扣件厂商的初级访谈资料中发现,在2020年9月开始,原本因欧美锁国消失的扣件订单纷纷恢复,急单涌至,多数厂商第四季卯足全力加班赶工,但受到国际货柜运输缺柜及运价飙涨的影响,部分厂商表示,虽订单满手但恐侵蚀获利,再加上台币升值,恐有营收增加但净利大幅减少的状况。整体来说,疫情反而对于台湾扣件产业意外的有加分作用,因为疫情控制得宜,我国扣件在全球供应链里成为最安定可靠的角色。

(二)因Covid-19看到产业的不变与改变

2020年台湾经济成长率为2.98%,由于防疫成功,疫情之下逆势缔造亮眼成绩,不只是近30年来经济成长率首度超越中国大陆,更傲视所有被Covid-19影响的已开发国家。

台湾此次表现优异,除了2020年防疫有成,最主要是展现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欧美工业从停工到复苏,对台湾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金属零组件追加订单,甚至出现重复下单的情况,因此2020年我国是少数GDP正成长的国家,如同当年金融海啸唯一屹立不摇的德国一般,梅克尔总理表示制造业是德国国本,同理,我国制造业强劲,亦为我国国本,螺丝螺帽更是工业之米,在供应链中难以撼动,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交通系统、公共建设或是机械器具等,不论新建或重建,都不可能不用到扣件,因此我国2020年扣件产业仍保持41.6亿美元的外销金额,2021年依厂商接订单的状况预测,全年有可能突破45亿美元,成为史上新高。

扣件业最大成本支出多数仍为材料成本,而钢厂2020~2021年正迎接钢价高峰期,原因有三,其一欧美疫情后积极开展基础建设,钢铁需求大增;其二是全球的绿能趋势下,风电、太阳能、电动车,甚至还有半导体新厂的扩产,都需要钢铁;其三是炼钢用的炼焦煤涨幅惊人,全球钢厂都面临原物料成本大增的问题,结果当然反映在售价上。

适当涨价有助扣件产业订定产品售价,但是面对大涨的盘元价格,多数厂商则表示无法即时反映在产品售价上,尤其扣件业多为长期客户,签有供应链长约,除非是新产品订单,否则多数只能跟客户妥协,自行吸收多余材料成本涨幅,因此,有大量库存盘元的扣件厂将受惠订单变多,没有多余库存的厂商只能接受日益趋高的盘元价格,势必侵蚀获利。

小结

Covid-19疫情重创全球各国GDP,台湾是唯二GDP正成长国家(另一是中国大陆)。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材、远距工作视听设备、居家电子网路娱乐消费崛起,故注意到部分扣件厂商订单不减反增,开拓市场方向正确,例如电动车为目前明星新兴产业,对我国原本以车用扣件为主的业者具优势。后疫时代导入智慧制造,可避免断链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

欧盟对中国大陆出口之钢铁扣件延长反倾销税,我国业者有受惠于转单的机会。随着疫情趋缓,全球制造业迎接荣景,我国扣件产业一荣俱荣。除了本文所提厂商面临挑战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统计处资料注意到金属制品产业因疫情之故,对设备投入程度敬陪末座,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扣件产业竞争力恐有衰退之虞,金属中心在未来规划跨业媒合交流活动,让扣件厂商有机会进行跨业合作,掌握后疫情时代汽车电子、能源等新兴热门产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