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以上长者超额死亡 陈时中:比背景值高是一定的

图为疫情严峻,台北市政府和台北荣民总医院在中正纪念堂开设车来速筛检站正式启用,每天提供1200个采检名额,一早就排满等候筛检的车辆。(资料照 邓博仁摄)

公卫学者昨指出,今年1月以来,台湾Omicron疫情期间的死亡个案,不论是70岁以上或以下,平均都低于疫情前5年的背景值,但若单看近2周,70岁以上死亡个案的通报已高于全死因死亡率,有超额死亡的现象,这意味着新冠死亡个案中有5成3死是直接感染、医疗量能紧缩造成的间接死亡。对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表示,新冠肺炎老年人的死亡是会比较多,不用比就会知道,70岁以上确诊死亡率比背景值要高是一定的,不然这个疾病就没有威胁性了。

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昨日表示,依Omicron万分之36的致死率,截至6月底,国际间会产生116万775名通报死亡个案,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表的直接、间接死亡估计达1490万,明显高出许多,原因除感染致死,更重要的是医疗量能紧缩,导致民众无法治疗其他疾病,又以美洲、欧洲及东南亚最严重。

针对台湾情况2015~2019年平均全死因背景死亡率,70岁以上为每万人分之523.1,70岁以下为每万人分之29.4,而过去1~5月间,不论年龄,新冠肺炎通报死亡率皆小于流行前背景死亡率。

不过若单看近2周,4月28日~5月15日间,台湾70岁以上通报死亡为万分之52,已高于万分之23.9的同时期全死因死亡率,出现超额死亡。陈秀熙表示,这意味着目前所通报的新冠肺炎死亡个案中,有53%来自于染疫的直接死亡以及医疗量能紧缩所造成的间接死亡。

对于70岁以上长者死亡超过背景值,陈时中先是反问「背景值的意义是什么?」,会和背景值来比,假设可能是不死亡,比背景值要高就会变成警示。比如我们今天要打疫苗,假定打疫苗基本上是有限度的风险,这个时候就会和背景值比较,高于就会警示,就表示风险较高。

陈时中表示,新冠肺炎老年人的死亡是会比较多,不用比就会知道,它就是个疾病,会有一定比例的死亡,用背景值比较意义就不大。要比较可能看看不同时间的全死因死亡率是否有变化,就会有参考意义,70岁以上确诊死亡率比背景值要高是一定的,不然这个疾病就是没有威胁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