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寿险首季财报大衰退 最坏的时候已过?

经历去年防疫险之乱及净值风暴后,保险业最坏的时候已过了吗?为什么还是有业者提出监理宽容的要求?他们在担心什么?(图/财讯提供)

根据《财讯》报导,寿险净值风暴才暂歇,4月中陆续公告的财报却显示,受到新台币升值、避险成本高涨,以及入不敷出「逆中介」等多重冲击,7大寿险第1季共亏损91.5亿元,较去年同期转盈为亏,合计少了1030亿元获利。

避险成本 吃掉大部分收益

《财讯》分析,主因今年1月新台币兑美元大涨3.5%,换汇及无本金远期外汇(NDF)等避险工具成本跟着水涨船高,还得提列外汇价格变动准备金,总计第1季7大寿险外汇价格变动便提列了1650亿元。但如果不避险,就是数千亿元的汇损。

以新光金为例,今年第1季避险前经常性收益率达3.18%,较去年同期进步,但避险成本却高达2.39%,吃掉绝大部分收益;加上股债资本利得较去年同期减少,初年度保费收入(FYP)锐减47%,才导致首季大亏。就连向来稳健的国泰金,也被负债成本和避险成本拖累,首季亏损20.47亿元。

《财讯》报导指出,5月中,国泰金控总经理李长庚接受媒体专访时,便特别抛出两大诉求:1、联准会暴力升息,让台湾业者为了因应净值比这个短期监理指标压力很大,建议取消净值比不得低于3%的要求,未来直接接轨IFRS17(国际会计准则17号公报)和ICS2.0(新1代保险资本标准)。

2、外汇市场波动剧烈,寿险业为了维持短期财报稳定,过去10年合计付出约2兆元的避险成本,建议逐年降低外汇避险比重,具体作法为每年减少3%至5%,并将减少的部分存到外汇价格变动准备金里,「几年后寿险业就不用再避险,也不用为了维持财报稳定,把几兆元的资金丢到太平洋里。」

事实上,《财讯》也发现,早前李长庚也多次呼吁,由于寿险的资产负债尚未接轨IFRS17,寿险公司资产面直接反映市价,但负债却未以公允价值评价,导致净值无法允当显示公司价值;因此保险公司的价值应该要看隐含价值(Embedded Value),也就是将透过精算计算有效保单价值加上调整后净资产后的总和,这才能代表此时公司若真的要清算拍卖,会产生出多少总体价值。

股价净值相近 国泰金抱屈

不过,金管会主委黄天牧很快就回应:会「维持」净值比等监理原则,强调「最低净值比3%,等于寿险业1块钱可以做33元的生意,已比银行多很多,」且净值比是2021年才入法,应慎重考虑是否废止。尔后他也再强调,日前就已为寿险业者调整了准备金机制,「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透过寿险公会来跟金管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