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嬤在照護中心開朗又健康!大秀好廚藝、聊空襲往事不孤單

照服员邱姝若(右)与照护中心的长辈开心合影。 图/何坤益摄影

「呵呵呵,我是长照小白兔。」伊甸基金会—台中耆福综合式长照机构(以下简称台中耆福)照顾服务员邱姝若说。

邱姝若用诙谐的口吻,谈及她意外踏入长照服务的领域。婚前,从事门市销售,有了孩子后,她希望换一份能陪伴孩子,又能兼顾活泼型态的工作,于是觅得了现在的职务,工作迄今已满一年多。

邱姝若(右)协助长辈进行手作课。 图/何坤益摄影

「虽然忙,大家感情好,很同心。」她的笑容显出对这份工作的融入。

手作黏土课 带给长辈不同刺激

上午,手作老师陈姵洁带着长辈揉轻黏土。先搓10颗「姜黄汤圆」,再搓1颗大的「可可汤圆」。色泽鲜艳的轻黏土,带给长辈视觉刺激。借着搓搓揉揉,训练手部肌肉与动作协调。

搓黏土,活络长辈的手。 图/何坤益摄影

「来,搓汤圆。这假的,毋汤呷喔!」陈姵洁示范当下,提醒长辈莫把黏土当食物吃了。

原来,来到台中耆福的长辈有1/3都失智了。之前手作课,有长辈抓了黏土就往嘴里塞。还有一次,香香阿嬷差一点给海竽(用黏土作的)浇水。陈姵洁撞见,赶紧阻止。

宽敞的空间里,陈设长辈随着节庆制作的作品,唤起季节交替的时间感。透过巧思,简单的几何组成成串的葡萄—紫葡萄、加州绿葡萄,还有澄艳艳的橘子。长者有的失智,有的失能,手不再灵活。搓出来的作品虽称不上精巧,却有质朴的美。大伙儿的作品摆满桌,仿佛水果摊般生动地呈现。

台中耆福陈设长辈的手作作品。 图/何坤益摄影

96岁阿嬷 打开社交有益健康

「我手痛,跌倒,作不来啦(台语)。」坐在最后方,剪了一头整洁白发的吴游绒阿嬷叹,组长谢秀靖温柔地摸摸吴阿嬷的手。

长辈偶尔也会向工作人员撒娇。 图/何坤益摄影

吴游绒阿嬷是南投信义乡人,是台中耆福的「开国元老」,也是大家的精神指标。96岁的她有些重听,但是头脑清楚,笑起来时,仍像少女般娇羞地遮着嘴。

台中耆福「开国元老」-吴游绒阿嬷。 图/何坤益摄影

吴阿嬷平日由孙女一家照顾,几年前,外籍看护不告而别,令她沮丧到成天躺在家里。家属不忍阿嬷这样消沉下去,经由卫福部1966长照专线转衔至台中耆福,自此,先前的阴霾一扫而空。

为奖励长辈们多走动,锻炼下肢肌力,台中耆福墙上贴着长者们的走路集点板。大伙儿在一楼偌大的空间绕圈,照服员一旁看顾安全。吴阿嬷乐得边走边扭屁股,甚至可以走到20圈!

鼓励长辈走动的集点板。 图/何坤益摄影

「我不行啦!」一位80多岁的长者说。

「我96岁,都没有说了,你还比我少年!」吴阿嬷鼓励同侪。

人的年龄,5岁到35岁,感觉差异很大。65岁到95岁,全都归类到老年,反而没什么差距了。当最年长的吴阿嬷都以身作则,其他长辈也不好推辞,大家一起动一动。

只要年过65岁,都归类到老年,反而没有什么年龄差距感。 图/何坤益摄影

与在家里躺相比,来到台中耆福之后,吴阿嬷不仅体能有进步,心情也变开朗,乐于与人互动,还会聊聊往事:

「日军空袭我们,我就躲到桥下。」

「爸妈四处找不到我,好担心!」

「骂囝仔人傻,躲桥下很危险,那是攻击目标。」

嫁做人妇后,为支持家庭开销,吴阿嬷当起「总舖师」。

「阿嬷,妳的手路菜哪一项熊厉害?」邱姝若问。

「拢总厉害。」吴阿嬷本能地答。

台中耆福设计每个月一次长辈共餐日,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想吃什么菜色。讨论后,经由工作人员准备材料,分工合作完成当日午餐。有一次作排骨,有的腌排骨、有的敲薄肉片、有的抹盐,通力完成的午餐,吃起来特别香甜。

「剁、剁、剁、剁…」煮菜日这一天,传来俐落地切菜声,没错,是「总舖师」掌厨。

大伙儿亲眼见吴阿嬷的好手艺,年轻习得的绝活,不因岁月流失。只是,一个多月前,吴阿嬷跌下床,耻骨骨折。医师评估她年事已高,不建议开刀,采自然恢复。

在家中静养的日子,大伙儿不时录音、录影,给吴阿嬷加油打气。一日,孙女开车载阿嬷回台中耆福看看大家。一见面,想起自己只能坐在轮椅上,不禁哭了起来。哭归哭,在众人的温情簇拥下,吴阿嬷奇迹似地迅速恢复,一个多月后,就回到台中耆福了。

吴阿嬷跌倒后却能奇迹似地迅速恢复。 图/何坤益摄影

虽然吴阿嬷现在走路顶多走5、6圈,看到精神指标安然镇坐,大伙儿的心也像吃了定心丸。

午餐时间,部分盛好的餐肴是为吞咽及牙口功能较弱的长者预备,功能较佳的长辈到餐台打菜,自己决定菜量。

工作人员为牙口功能不全的长辈剪碎食物。 图/何坤益摄影

「环境对人很重要,长辈平日在家碍于环境因素,几乎都不动。」谢秀靖说着:「人只要不动,就退步很快。」

故此,长者能力所及的范围,尽量让他们自己来,诸如:打菜、擦桌子等。餐后,爱生阿伯勤快的擦桌子,因为失智,家人不敢让他碰家事。在台中耆福,爱生阿伯当起整洁小帮手,令他很有成就感。

谢秀靖指出,伊甸在台中的服务以儿童、身心障碍者为多,因看见台湾人口高龄化的趋势,近几年,顺应社会需求以及本着「全人关怀」的精神,延伸至失能、失智者的照顾服务。提供失能、失智长辈及失能身障者的日间照顾服务,维护及增进生活自理能力、丰富生活、增加社会参与、延缓退化,减轻家属照顾压力。

日间照顾服务减轻家属照顾压力。 图/何坤益摄影

据护理师背景的谢秀靖,十分鼓励长辈多接触人群,全台有许多社区关怀据点,她建议长者和家属可以善用这类资源。至于失智长辈则要按时服药,人际交流仍不可少,否则会退步更快。

「接触人群,比在家睡觉好。」这是台中耆福同仁共同的呼吁,长辈心情愉悦、功能维持,生活有目标与重心,家庭的照顾压力随之降低。家庭正常运作,才有健康的家庭。有健康的家庭,才有健康的社会。

图/何坤益 摄影

本文转载自《伊甸园电子报2024.01.18 NO. 443》,原文为:长者接触人群 比在家睡觉好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