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談「自卑感」的三種定義:別當成逃避人生課題的理由

示意图/Ingimage

我想随心所欲,该怎么做才好?

我之所以选择教练做为自己想做的事,理由之一是「不受地点限制,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场所工作」,而且只要透过电脑或手机视讯通话,就能上课。

‧我喜欢听别人说话。

‧我可以随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

‧与客户一对一进行教练,更有为他人贡献的感觉。

当我好好面对自己后,发现「教练」十分符合我的价值观和性格,而且能实现理想生活,便确定「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我也才会花费大把金钱和时间去学校受训。

在学校接受完整的训练后,我成为一名人生教练。

但我马上就遇到挫折了。

当我跟亲朋好友宣布「我要以人生教练的身分开始活动」后,大约有两位学生时代的朋友表示支持,愿意成为我的客户;此外,我在X(以前的推特)上发布消息后,也有人表示「对教练有兴趣,想试试看」。

虽然我非常高兴,但与同时期开始从事教练工作的其他人相比,我的客户很少,收入也少;我还看到比我晚开始学习教练技巧的人,竟比我早一步取得了教练证照。

我因此感受到了「自卑」。明明我已经实践了很多「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的「课题分离」,却还是不由自主比较了别人与自己的实力……看来我还没有充分掌握阿德勒心理学。

明明我已经懂得如何进行课题分离,却不太有办法整理自己的心情,沮丧地想着「该不会我不适合做人生教练吧」。

阿德勒也谈了很多关于「自卑感」的概念。他曾说过:

「有许多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的胆小鬼,但也有不少以自卑感做为发条,成就丰功伟业的人。」

此外,阿德勒将自卑感定义为「刺激人们以健全的态度,努力向上发展的力量」。意思是自卑感也能成为原动力。

因为自卑,才会产生上进心,并能付诸行动。

与他人比较并不全然都是坏事,坏的是因感到自卑而失去了动力。

第一次面对自卑感

阿德勒对自卑感的定义有三种:

一、器官劣势(organ inferiority):因为器官天生的缺陷而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二、自卑感:主观认为自己某部分比别人差。

三、自卑情结:把自卑感当成理由,以逃避人生课题。

阿德勒坦承,他因为疾病的缘故而有「器官劣势」。

而他对於单纯的「自卑感」,则抱持着肯定的态度。因为它不单单是指与他人比较,也包括对尚未达成目标的自己所抱持的感受,所以他才会将自卑感解释成「让自己朝着目标前进,并活得更好的一种刺激」。

至于「自卑情结」,阿德勒认为应当尽量避免。

我感受到的是这三种自卑里的哪一种呢?

我猜应该是「自卑情结」吧。

当初因为自己没能在教练这方面获得超乎预期的成果,便为自己找了借口,「毕竟我还有正职,就算结果比别人差也没关系」「反正我又没有要考证照」。

「因为我时间不够」「因为我还有工作」,我们经常像这样,在面对挑战时为自己找借口。

阿德勒认为「因为○○所以做不到○○」是人生的谎言。

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所以「决定不做」。

图为《以阿德勒为人生教练的一年:工作、人际、收入都变好的一年》书封,究竟出版社提供

阿德勒心理学里有「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的概念。这也可以套用在生活型态里,虽然器官劣势、遗传和家庭环境都是「影响因素」,但它们并非能决定你是谁的「决定因素」。

换言之,与其他教练相比,我发现自己揽客和营收的成效不佳,因此感到自卑,这些虽然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我今后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只是产生了自卑情结、想找借口,才会以此为由停止行动。察觉这一点后,我就不再与他人比较了,而是与自己的目标比较。

(本文出自《以阿德勒为人生教练的一年:工作、人际、收入都变好的一年》,究竟出版社出版,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