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旧物!“新老结合”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航
为响应“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近日举办了“爱脑护脑 健康到老”科普义诊活动。在现场,羊城晚报记者看到有不少“老物件”出现在场地中,成为解开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的“钥匙”。
珠江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谢惠玲介绍,记忆中的“老物件”能够帮助认知障碍的老人打开通往记忆的大门、打开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些记忆中的物品老人会更愿意回忆、交流、表达,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情进展有好处。
据了解,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在中国的患者人数已接近1700万,每年新增病例约30万。然而,由于公众对该病的知晓率低,诊断不及时,许多患者错过干预黄金窗口,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阿兹海默病的潜伏期长达15到20年,而临床期仅有7到9年,潜伏期远长于临床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李杨在受访时表示,阿兹海默病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5到20年就已经有一些预测指标可以观测到,国际上对阿兹海默病的分期也有所提前,新增了零期、主观功能认知下降期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这些阶段都在临床期之前,但许多患者往往忽视了这些早期症状,未能及早就诊。
记者了解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主要是通过专业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异常,为后续的诊断与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筛,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郭洪波领衔,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团队自主研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SMART互动式AI认知早筛系统与装置,已在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老人院免费投入使用。李扬表示,该系统与装置可实现高危人群的精准识别。接下来,也会马上制定和发布认知障碍的高危因素指南。
文 记者 薛仁政 实习生 王蓉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图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