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新危机

(图/取自网路)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库,前南斯拉夫的「波士尼亚-赫塞哥维那」则是巴尔干半岛的火药库。最近这里出现了新的危机,巴尔干半岛火药库的安全威胁,可能一触即发!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遇刺身亡,凶手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比。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王国宣战,各国纷纷加入,一次大战旋即爆发,不可收拾。

波-赫境内有三大民族:回族(即波士尼亚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埃西亚族,分别信仰伊斯兰教、东正教与天主教,人口比例约是3:2:1,它是南斯拉夫境内6个共和国之一。自1980年5月强人狄托过世后,各民族逐渐走向解体之路。而人口居首的塞尔维亚族,约占全国人口4成,则面临联邦解体的严峻考验。

1991年克罗埃西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共和国相继宣布退出南斯拉夫联邦,迳自独立。1992年2月19日波-赫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投,而在其境内塞族民众集体抵制下,占人口近2/3的回族和克族决定脱离南斯拉夫。

4月6日,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赫共和国独立的当天,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决定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此一行动立即招致了波-赫政府武力镇压,驻扎其境内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军,主要系塞族,出动飞机轰炸了克族部队。冲突由塞拉耶佛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

从1992年4月6日到1996年2月29日,1400多天里塞拉耶佛被武装力量围城,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在围城中一共有1万1541人遭到杀害,另外有5万6000人受伤。人口普查显示,战前塞拉耶佛市一共有49万2682人,到2013年人口已减少为41万3593人。

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总统柯林顿的强力斡旋下,交战三方在俄亥俄州空军基地岱顿签署和平协定,结束内战,正式把波-赫共和国画分为三:「波-赫联邦」与「塞族共和国」两大政治实体,以及夹在中间的「波尔奇科特区」。根据此一协议,采取一种结合联邦制和邦联制特性的「邦联式联邦制」。「波-赫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各自统理近一半的国土,分别拥有自己的首都、政府组织、总统、总理、国旗、徽章和议会机制,并实施高度自治。

现任波-赫国家主席团主席之一,代表塞族的民族主义者多迪克,是近期备受国际瞩目的人物。他曾两度出任「塞族共和国」总理,接着又担任「塞族共和国」总统,现在则出任形式上的全国领导人。他主张将塞族军队从波-赫国防军撤出,改隶「塞族共和国」直接指挥,同时他也否认1995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事件」。这反映出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仍在此地蔓延。民族仇恨一旦被激化,不但《岱顿协定》的核心共识将被推翻,20多年来维持不易的战后和平秩序也将出现新的危机。

如果「塞族共和国」再度点燃了巴尔干半岛的火药库,将会给世人带来另一场「百年惊奇」!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