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議救不了地球,卻救回一個拯救它的機會

「为了这个星球。」 图/美联社

George Monbiot,英国《卫报》专栏评论

举世举目,为期两周的巴黎气候会议,「一如预期」地没有在原定闭幕日12月11日结束,会议的重头戏——《巴黎协议》(Paris Agreement)的通过谈判——一直「延长加赛」,直到12月12日才展开协商。而整个会期经过各国代表没日没夜、用各种正式、非正式谈判的方式,最终文件草稿(一共31页,内容定稿、不再有代表「待协商」的各种「括弧」)也总算赶在12日下午1点半正式面世。

时间回到12月12日,法国时间早上11点30分。本次会议的谈判主席、法国外长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向所有缔约国精神喊话:

法比尤斯并再次强调,协议的成败需要「妥协」,不可能让所有与会者「百分之百满意」。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一同发表完谈话,各国代表在下午5点半再度回到会场(但会议延到7点才开始),准备通过协议。

与此同时,会议的最后几天,法国当局终于取消公民运动的禁令。星期五「绿色和平组织」以巴黎凯旋门为中心,在周围的道路以放射状方式,泼洒黄色的生态油漆(Eco paint,可清洗),以太阳象征来表达行动诉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诺2050年达到百分之百再生能源;星期六,在会场内外,各种布条、倡议也持续不断,原本早已计划的「红线」(Redlines)行动,从会场移到市中心,现场超过1万参与者,以和平有力的行动,要求更强健的气候行动,强调公民社会会继续为气候正义而战,并且再次要求各国将所有化石燃料「留在地底下」。

于是在全球关注之下,全新的巴黎协议,终于在2015年12月12日,法国时间晚间7点半左右,无异议的正式通过。

然而,这个历史性的新气候公约——《巴黎协议》——最终又达成了多少期待?

星期五「绿色和平组织」以巴黎凯旋门为中心,在周围的道路以放射状方式,泼洒黄色的生态油漆,以太阳象征来表达行动诉求。 图/美联社

参与「红线行动」的公民团体,呼吁与会各国拿出更积极的气候政策。 图/美联社

▎2°C以内,并往1.5°C「努力」

《巴黎协议》中的<第二条>已明确指出,全球暖化的控制目标仍将维持在「升温2°C」以内,并且往1.5°C「努力」。

这样的标准当然比原先的主流预期还要来得有力不少,但对气候韧性脆弱的小岛国和低度发展国家来说,这样的结果离他们的期望——将1.5°C列为绝对的最后极限——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不过结果虽差强人意,但相对积极的文字条文,也已让许多专家和公民团体表示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要达到1.5°C的控温目标,意味着所有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必须很快地被替代,但综观协议文字,却都没有提及「化石燃料」。专家们也指出,协议的许多内容明显与「1.5°C」的目标相互矛盾,意即其他条文和重要议题,并没有朝着1.5°C的方向前进。例如:目前全世界所有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s)加总后,连要控温2°C都有明显困难,更何况1.5°C?

综观协议文字,条文里却都没有提及「化石燃料」。 图/路透社

▎长期目标

协议里说到,要缔约国「越早」到达碳排放峰值「越好」,并期望在本世纪末达到人为碳排和自然碳汇的平衡点。可惜的是,这样的条文没有比之前在草稿里,提到的「碳排放中和」(emission neutrality)来的有效、具体。

截至12月12日晚间,共有187个国家缴交了NDCs,这样的数字和参与度是之前没有人敢想像预期的。至于5年一次的整体协议进度回顾机制,将从2023年开始,但却没有强制参与每5年一定要强化。不过国家需要定期(没说如何定期法)更新NDCs,并且上修新的减排贡献,也要定期沟通调适的政策。

协议通过!(左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法国总统欧兰德。) 图/美联社

▎资金

新协议里明确写出已开发国家有法律上的义务,必须持续提供资金给开发中国家,也鼓励其他国家自愿提供资金。并指出2020-2025之间,还是以每年1,000亿美金为基础——这样的承诺仅达到哥本哈根会议时期的承诺标准,而未进一步加码——2025年前,也还必须要协议出新的集体量化目标(new collective quantified goal)。

如同《卫报》专栏评论者George Monbiot所言:从宽而计,新协议确实带来了很正向的发展和希望(相形于哥本哈根的恶梦...)。欧盟和若干国家也多表示,这是个具有企图心、平衡且强健,与其目的相称的协议,为未来国际气候治理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从严而计,《巴黎协议》还是有不少部分备受缔约国和公民团体批评。例如「损失与损害」(loss and damage)机制,虽然有自己的一个条文和一定的细节,因为美国坚持协议不能涉及「责任和赔偿」(liability and compensation),这个用词也就明显而刻意地在条文中被「省去」,换句话说,也代表着这方面的资金来源「没有任何条文保证」。

从宽而计,新协议确实带来了很正向的发展和希望。 图/美联社

▎比想像中好...但也仅此而已

此外,其他的批评包也指向长期的气候资金政策,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已开发国家所做的还是远远不够;惩罚机制完全没有被提及(除了public shaming);人权、原住民和妇女的参与虽然首次被纳入协议,但只是象征性的提及,而关于气候正义、转型和公平的概念,则全然遭到忽略;两大碳排来源(国际船运和航空业,是目前碳排成长最快的产业,预期在 2050年会占世界碳排将近40%),更没有出现在新协议里、也未有相映的政策规范。

《巴黎协议》是第一个对所有缔约国都有「法律约束性」的全球气候协议,在历史上确实有其特殊意义。虽然关于「法律约束力」的部分,只针对于协议机制和做法,而不是对减量目标提出约束性的规范。

接下来,各国代表也将回到国内,各自进行签署的程序,假若一切顺利,明年4月各国也将正式举行「签约大会」。巴黎协议的生效门槛为「55国批准」,同时所有批准国的「总碳排」还得占全球55%以上。依目前情况看来,要跨过这样的生效门槛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若中国、美国一方的签署再出状况,协议的生效也可能再生变数:毕竟中国和美国分别占了全球碳排的24%和14%,如果这两国过不了,对条约的生效门槛而言也将是重大挑战。

气候变迁对世界各地的影响不一,若干地区在不到升温1°C的世界,已遭受非常危险且攸关生死的冲击。而虽然《巴黎协议》得来不易,但各国的行动却仍来的太晚,不过如同国际环保组织350.org的创办人Bill McKibben 所言:

这个协议救不了地球,但它救了拯救地球的一个机会。

「这个协议救不了地球,但它救了拯救地球的一个机会。」 图/美联社

巴黎气候会议,我们的最后机会? | 转角国际 udn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