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董座谈ESG 不要一开始就想拯救地球

全家董事长叶荣廷,已接近1年不曾接受财经媒体专访,他一谈起ESG滔滔不绝,强调未来还会「继续加大力道」。 (摄影者郭涵羚)

拥有3千8百多间门市、每天至少和3百万人次台湾人接触的全家便利商店,它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消费者放大检视。

然而,自3年前的超商剩食风暴开始,全家投入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脚步明显加快,全家董事长叶荣廷如何选择切入角度?他眼中最务实的执行方式又是什么?以下是专访摘要:

商周问(以下简称问):有感受到近期越来越多企业投入ESG吗?企业如果想做,你建议该如何寻找切入角度?

叶荣廷答(以下简称答):趋势当然是越来越明显了。最明显的判断方式,就是现在外资在投资的时候,会把ESG评分当成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评分越高,它投的金额越多,而不是看你绩效。以前,绩效最重要,现在我感觉,大家在意永续的发展渐渐超过绩效。

全家的切入角度,就是从能力所及开始。以我们(超商)这个行业来讲,接触最多的就是社会大众,一天大概会有3百万人次进来全家,一年就超过10亿。

我们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非常频繁的去接触顾客,然后物流供货体系、系统建设大概也都完备,所以全家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成为「平台」,去媒合供给和需求双方,同时做一些好事

问:那要找到角度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答:第一,考量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要一开始就想拯救地球,因为值得关注的议题非常多。联合国公布的永续发展目标有17大项,指标有1、2百种,没有一个企业是可以从头做到尾的,你可以先从里面聚焦,再结合公司优势,给自己一个主轴的定调。

第二,思考你要只用自己的力量,还是结合他人的力量?例如我是便利商店,我跟上游供应链、下游消费者,这中间所有的利害关系人,能不能一起做点什么事情来节能减碳?

第三,制造一些小小的成绩单出来鼓舞大家,因为事情做久了,人就会有一点懒。我打个比方,早期我们在做废电池回收时,为了让员工知道公司真的有在做,我们每天花人力,去手动更换那个回收数字的看板!例如今天回收了6公斤电池,明天又回收了8公斤电池,那规模明明很小,但就是要每天更换,让参与的人都知道。

问:友善食光是消费者对全家印象最深刻的行动,当初为何会想到从这个角度去处理剩食?

答:食物浪费本来就是一个全球议题,(当时加速推动)主要的原因是IFRA协会,调查说便利商店1年浪费的食物有70亿元⋯⋯,但其实,我们很久以前就想处理这个问题,早期是想从两种面向去解决。

第一是生产面,就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添加抑菌剂,靠着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包材选择等等,来延长保存期限。第二是订货面,也就是门市预测销售量精准度,以前靠门市经验,后来是靠AI去学习,例如时间、天气、温度,都会影响不同商圈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最后,我们2年前才加入了第3个「销售面」,也就是友善食光,在鲜食到期前7小时就打7折。执行到现在,去年光全家就减少了3千吨的剩食,我们今年目标是(减少)4千吨。之后,我们还会再扩大范围,把App、剩食跟公益扣在一起,例如开放大企业认购,让公益团体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自行到店购买友善食光的东西。

问:那现阶段在台北101实验的循环便当情况如何?这看起来好像是个绝对赔本的生意?

答:(还没开口就先苦笑叹气)一个199元的便当,吃完我要退还他押金100元,还要送一杯咖啡,你说我赚什么?

问:那为什么还要做?

答:因为我们一直觉得消费者会有心里的隐忧,你用的这个便当盒可能是我之前用过的,你会不会担心?老实说我们当初很怕大家不埋单,所以需要给他一个诱因。但还是要尝试看看,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如果成功,等于是一个循环容器解决方案,可以用在便当、咖啡杯、各种用品⋯⋯,我们又可以继续发挥平台的角色了!

问:全家有很多ESG行动都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有没有什么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或故事?

答:我一直记得一个胜利基金会门市的画面(编按:全家和胜利基金会合作,由身心障碍者负责营运维护的特殊店型)。那次我去访店,看到后面有个店员在擦货架整整10几分钟,怎么擦都在擦最后一排,完全没移动。我就跟店主说:「你应该叫他要移动啊!看到客人,怎么也没有主动招呼?」

后来店主把我拉到一边,说光是擦货架,就已经是这名店员练习快1个月的成果了。过去他一直在家里,妈妈也不放心他出来,如今能够自己到超商来打工赚钱,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件事给我很大震撼,到现在,这项服务已不限于特殊店型,我们一般加盟主只要有意愿,也都可以雇用身心障碍者了。所以我说,全家优势是渠道,是平台,让各式各样的好事,都可以在上面发生。

《商业周刊17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