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闻直播枪战,除了骂记者还能做什么?

通缉犯刘邦诚日前在中和景新街警方驳火,却有电视台闯封锁线开直播全台放送,引发外界批评。

文/温伟群

台湾人爱看新闻,电视有12个专播新闻的频道、SNG现场转播车超过80部,密度世界第一。由于电视长年大量的「现场报导」,在脸书开直播前,台湾人对直播就已相当熟悉。随便一个中学生都有能力模仿电视台记者:「是的,主播,记者所在的位置是......」

虽然不少民众爱骂记者是「乱源」,但我总觉得撇清责任的成分较大,因为电视台播报「乱象」,常比播一般「很干的新闻」来得受欢迎。无所不在的新闻直播也有好处,因监督的对象大小通吃、百无禁忌,所以民众不怕无处申冤,且投诉爆料找记者比告官快多了。然而,随之而来的困扰也不小,不请自来、难以约束的新闻媒体,常成了社会机制运作的障碍。

两周前警方在新北市围捕枪击犯的过程就是一例。部份电视台开直播,甚至有传闻指记者冲过封锁线、泄漏警方部署。如果传闻属实,那这些涉案的新闻媒体不但该骂该罚,甚至该被公布抵制。不过,类似乱象在台湾恐非首例,如果新闻自由仍是多数台湾人珍惜的生活方式,除了骂,我们也要想想还能做些什么?

我不想只是扳起学者脸来骂记者,因为我也曾是第一线的社会记者,也曾在采访时被痛骂「不要来乱」。我曾多次反省,自己与同业都是只抢新闻不顾形象的乱源吗?还是,有些情形下,记者们会倾向节制自律呢?具体而言,提供合理管道、画下清楚红线与维持公平规则是该做的3件事。

▲在这个人手一机、人人都可以开直播的年代,如何才能让新闻传播「乱中有序」?(图/记者林炜杰摄)

决定媒体互动走向的第一步是「管道」。自由世界的报导中,只要有阻挡镜头、呵斥不准拍或是推打记者的情形,几乎是保证上新闻的通关密语。那么,干脆全部开放好了?其实,多数记者也不想进入枪战现场或凶宅,他们比较想要的是「合理管道」。何谓合理?第一是要能完成基本任务。电视台跑马灯报了枪战,主播预告了现场报导,记者就要有「在现场的画面」,也必须有「做现场的资讯」。这时良性互动的起点,就是规画给媒体一个区域,再提供一些不干扰办案的背景资讯与受访者。或许有人认为,办案就忙不完了,哪还有时间服务记者?在自由社会一个现实的状况是,你不助记者,记者便会「自助」,通常「乱象」就从这里开始。

「合理管道」的另一个因素是专业考量,这就是「设红线」,而且线要清楚。枪击现场、命案凶宅或台风海边警戒线就是红线,绑架案肉票未获释前的时间就是红线,法律上明定不能公布的姓名或照片也是红线。其实记者也怕踩红线,所以电视新闻常贴满马赛克、连向来冲很猛的报纸也会用「C男」、「A女」来取代真名。

重大刑案中,台湾媒体过去也有自律的前例,如2013年台湾女子在马来西亚遭到绑架与2015年港商在台遭绑案,多数媒体都配合不擅发新闻。即使是1997年悲剧收场白晓燕命案中,虽有少数不肖报刊偷跑,但多数媒体仍然严守约定,一直等到正式记者会才发出报导。当然,社会对越过红线的媒体必须依法严惩并引舆论抵制,而这也就涉及第三个媒体互动的原则──公平互信。

媒体自律的可能性,来自媒体对执法单位与媒体同业间的信任。除了跨越红线的作为必须严惩抵制,独厚部份媒体也是良性互动的大忌绷紧神经的现场记者一向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不能进去拍还可忍受,要是已有同业先拍了,那么久候疲累却落空的记者们一定大翻脸!所以协调现场的人员口头禅常是「都有!都有!放心,都拍得到!」第一线电视记者在时间上也要协调「要撤一起撤」,更要严防友台「破坏行情」。枪击现场第一架空拍机没被阻挡,就一定会有第二架。第一个记者访问枪击犯没被阻止,其他媒体绝对急着跟进。

持平而论,当台湾人选择了自由体制,并以亚洲第一的新闻自由排名为荣,民众也该预期要付出相对的成本。你可以独善其身而接受「乱」,眼前媒体市场中,乱象与乱讲的收视率相对都不低;如果你选择骂也希望改善乱象,那么管道、红线与互信就是促成「乱中有序」前必须做的3件事。若是对规则还算清楚的专业媒体,我们社会都无力导引,那成员复杂的社群媒体直播者才更令人头痛。如果脸书的19亿使用者人手一个直播管道……我想,业界学界得面临的严厉挑战才刚开始呢!

●作者:温伟群 ,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教授,本文经《立报》同意授权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