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暑假最后机会!动物园「夜行动物馆」将走入历史
旅游中心/台北报导台北市立动物园内的夜行动物馆,即将于9月1日走入历史。这栋建于民国75年,属于动物园迁园木栅地区一期工程的室内展馆,曾吸引数千万游客造访,然而历史的刻痕,也让这栋建筑物逐渐出现结构损坏与多处渗漏水的现象,因此将于展开封馆维修,未来将以「热带雨林市内馆」重新呈现。
早期动物展场设计的理念,因为没有特别强调自然环境、展示动物的生态需求、节能减碳效益及游客无障碍空间等,所以在整体考量下,动物园特别在「热带雨林室内馆」新建工程中,将夜行馆及周边基地范围纳入设计,希望与既有亚洲热带雨林展示区连贯,强化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展示。▲台北市立动物园里的「夜行动物馆」,将于9月1日走入历史。(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即将走入历史的「夜行动物馆」,在设计之初,刻意规划了灯光控制系统,营造与馆外日夜颠倒的环境,希望让游客能够在神秘的夜间氛围中,观察到夜行动物特殊的外貌与生态习性,在当时可是国内一项创举。
馆内除了可以观察到猫头鹰、白鼻心、鼬獾、黄鼠狼、囓齿目及小型猫科等传统印象中的夜行动物外,也可以欣赏到小懒猴、粗尾侏儒狐猴、阿氏夜猴等小型灵长类。尤其2008年才远从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交换而来的阿氏夜猴,因为适应良好也建立了甜蜜的家庭,和乐融融的可爱模样,更令人印象深刻。
施工期间内,动物园也为这些动物安排好住所,封馆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动物们搬离旧家与适应新环境,未来将成立的热带雨林室内馆内,也规划了部分夜行性动物的展区。新的热带雨林室内馆,将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环境为展示主轴,串连现有「亚洲热带雨林区」之展示内容与动线,以具体讲述不同地理区系内热带雨林之生物多样性特色。同时,展场设计也融入创新思维,不仅能活化空间调度与动物饲养管理需求,也更能完整呈现出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氛围,期望提供不同的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