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淘金热─回收和组装都有赚头

那么,马斯克如何解决呢?答案是: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它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基地,他称之为「超级工厂」(gigafactory)。该计划于2014年启动,在内华达州建造了18万平方公尺的巨大生产基地,相当于宽180公尺、长1公里的面积!(图/路透社)

随着发展规模扩大,原物料短缺成了特斯拉开始担忧的问题。他们意识到,全球的电池制造商都无法充分供应其电动汽车的需求。特斯拉在官网上指出:「要达到年产50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可能需要全世界锂电池的全部产量。」

那么,马斯克如何解决呢?答案是: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它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基地,他称之为「超级工厂」(gigafactory)。该计划于2014年启动,在内华达州建造了18万平方公尺的巨大生产基地,相当于宽180公尺、长1公里的面积!

锂电池的技术始于1970年代的研究,其中有三位研究人员尤为杰出,他们是美国的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英国的史丹利.惠廷安(Stanley Whittingham)和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吉野彰。

锂电池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问市,最初应用在索尼(Sony)的小型电子装置产品系列,例如随身听(Walkman)。如今,锂电池装备在智慧型手机、相机、笔电、智慧手表和……电动汽车。身为维科尔(Verkor)电池制造商联合创始人的工程师菲利浦.查恩(Philippe Chain)评论道:「这是当今的尖端技术,我们了解它,也知道如何将其工业化并满足需求。」该公司即将在敦克尔克附近兴建一座电池超级工厂。

以前的电池技术是镍氢电池或铅酸电池,那未来呢?可能是固体电解质电池,因为这项研究在实验室中已经发展得相当顺利。不过,目前仍以锂电池为首选,因为其每单位体积累积能量的效能最高。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电动汽车大量生产,这项技术是最佳解决方案。

在2022年1月30日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中指出,电动汽车市场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蓬勃发展:「2012年一整年,总共约1万3千辆电动汽车销往世界各地。现在,一周内即可达成相同的销售数量。」

过去长期以来,电动汽车销售数量一直停留在底部,如今销售量已不断往上。据统计,2019年电动汽车在全球售出22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售量的2.5%。2020年为300万,占全球汽车销售量的4.1%。2021年为66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售量的9%。查恩表示:「目前我们正处于市场垂直上升阶段。」

许多制造商也投资在锂电池,因为经过十几年,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包括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充电能力、能量密度……某些效能甚至提高了近10倍。在此期间,价格也变得便宜了10倍。

同时,它是可以由工程师掌握的可用技术:雇用懂得制造电池的人员即可,无须支付昂贵的专利权利金。未来几年装置会更加成熟,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包括在超级工厂中大量制造,锂电池装置的技能发展开花结果指日可待。

在这一点上,马斯克也将潮流带入了地球村。在欧洲,他的超级工厂概念,首先被特斯拉两位昔日员工彼得.卡尔森(Peter Carlsson)和保罗.契鲁帝(PaoloCerruti)复制。

有鉴于欧洲大陆未来将需要大量电池,两人便于2015五年成立了诺特福公司(Northvolt),专门研究锂离子电池。该公司在瑞典主要矿区工业城谢莱夫特奥(Skellefteå)建造了一座超级工厂,于2021年12月底推出第一个电池装置(单个电池装置中有多个电池)。

该厂预计产量足以供应每年100万辆全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目前已经与BMW、福斯等客户签订价值超过250亿欧元的合约,目标设定在2030年达到欧洲市占率20%至25%。

(本文摘自《马斯克,挑战科学的男人》/大是文化)

【内容简介】

火箭发射后可回收──马斯克办到了,还将火箭回收船取名「我还爱着你」。

将特斯拉送上太空的影片,引爆热议。他却只在车子仪表板写「免惊」。

他曾说,火星殖民可在10年内展开;但前提得是:「你准备好要死了吗!」

如果你对他的创新嗤之以鼻,他会狠呛你:「是哪条物理定律阻止我这样做?」

他就是被众多科学、太空实验室评为「经常挑战科学的男人」,伊隆.马斯克。

作者奥利维耶.拉斯卡是法国科普期刊《科学与未来》主编,身为科技记者,这几年来他参与了非常多的「马斯克现象」。

一开始他很不想当一回事,更讨厌马斯克根本不懂科学(从没发表任何相关论文)还爱呛人。

像是放话给贝佐斯、老要跟普丁单挑。

但随着SpaceX、特斯拉、超回路列车、脑机介面的陆续诞生,他决定从科学角度解读这位企业家在太空、交通、医学甚至金融领域的挑战,有哪些创新值得期待?哪些创新目前技术也许只是发梦,但以后呢?

也许结果就如同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火箭专家,对马斯克的评论:「他说到做到。只不过从来没有在宣布的期限内」。

发展低成本的新太空产业,他要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

太空产业如何「低成本」?马斯克说,让成本最高的火箭可重复使用。

科学家马上吐槽:「火箭材料禁不起重返地球大气层的高温。」

但在这位挑战科学的男人眼中,如果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可能。

他选用没人想过的不锈钢──更耐热又省钱,成功让火箭得以回收。

移民火星呢?科学家:「那里没有水、还有沙尘暴、日夜温差100度。」

实际在那里生活,可能比疫情封城更痛苦,因为你只能活在密闭洞穴中。

那么,马斯克为什么坚持要离开地球?去火星的真正目的是?未来可能实现吗?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不可行?他呛:「是哪条物理定律阻止我这样做?」

充饱一次电能跑多久?全世界的锂电池根本不够;自动驾驶安全吗?万一发生事故,选择撞墙还是撞人?这是科学家的最大质疑。

马斯克如何挑战?他正在挖地下隧道,让特斯拉能在更安全的环境行驶;还有超回路列车──乘客会坐在胶囊内移动,比高铁还快!

脑机介面的诞生──与人工智慧共生

马斯克利用「三只小猪」做实验,将晶片放入大脑皮质层, 调整脑波治疗失智、癫痫,瘫痪者甚至能透过意念操作轮椅。

不过,他的目标只在于医疗吗?这么想读取人们脑中的讯息,目的是?

万一国家说这行为不人道,不能同意?

那就想像一下:美国总统伊隆.马斯克,他可能会投入选举!

短短几年内,马斯克跨足太空、网路、交通、媒体、医疗、人工智慧,还插手了金融业──用比特币买特斯拉,他是认真的吗?

殖民火星、全自动驾驶、超回路列车、脑机介面、虚拟货币……

在科学家眼中,哪些「马斯克现象」未来会成真?

【作者简介】

奥利维耶.拉斯卡(Olivier Lascar)

专业工程师出身,目前是科普期刊《科学与未来》(Sciences et Avenir)数位版主编、法国文化电台《科学方法》(Méthode scientifique)专栏作家。曾任法国《青少年科学》(Sciences et vie Junior)杂志和科学电视节目《E=M6》的作家。

【译者简介】

黄明玲

专职法文译者,译有《电影和课本误导的二战真相》、《全球只剩北京标准时间》、《整形台上的人生》(以上皆为大是文化出版)等书。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马斯克,挑战科学的男人》/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