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醒后是喜欢哭闹还是自己玩?双商较高的娃,通常有这些表现

很多宝妈都特别羡慕那些养了天使宝宝的父母,比如,宝宝睡醒了不哭也不闹,甚至可以自己玩耍。

有科学做出的相关实验表明,宝宝睡醒后不爱哭闹,总是打量周围环境,一般智商会高于平均值,情商也明显较高。

对此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当宝宝年幼时,所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都足以代表其“属性”。

如果你家宝宝睡醒后经常有下面两种表现,那么恭喜您,您一定生了个聪明宝宝。

第一种:睡醒后乐呵呵的宝宝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没有不舒服,睡醒后经常不哭不闹,喜欢东张西望,你跟Ta说话或逗Ta时,Ta还会给你展露出笑颜。

这说明宝宝比较独立,适应能力较强,宝宝醒来后不哭闹,喜欢东张西望,说明宝宝小脑袋正在转动、喜欢分析、探索环境,这种宝宝长大后智商相对同龄人较高。

而对着你笑,说明宝宝更会调节自我情绪,这样的宝宝往往情绪稳定,情商更高。

第二种:睡醒之后喜欢自己玩耍的宝宝

有一些宝宝睡醒后,即使没看到妈妈在身边,也不会哭闹,而是放心踏实地自己玩耍,说明宝宝很有安全感,知道妈妈不会消失。

而喜欢自己玩耍的宝宝,一般都喜欢玩自己的小手,宝宝通过不停地练习控制自己的手,也为以后用双手操控各种物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促进了宝宝大脑的发育。

这种宝宝安全感足,情商高,比同龄宝宝协调性更强。

当然啦,如果宝宝醒来有哭闹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

这有可能是宝宝没睡饱、尿了拉了,或者是宝宝想要抱抱了,所以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所以宝宝醒来哭闹,爸爸妈妈也不要烦躁和着急,可以看一下原因,宝宝解决困扰,满足宝宝的需要。

有宝妈也有一个疑问,宝宝醒来后不哭不闹,是跟Ta打招呼,还是不要干扰Ta呢?

蒙台梭利曾说过,在生命的最初两年,儿童具有一颗吸收力的心灵,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宝宝醒来后,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可具心灵吸收的环境。

在宝宝醒来一两分钟后,应该跟宝宝有个互动,不论是语言的刺激还是眼神的交流,都可以让宝宝醒来得到更多的信息输入。

比如,宝宝醒来一两分钟后,我们可以跟宝宝眼神对视,让宝宝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让宝宝熟悉家人的脸庞,让宝宝不只认妈妈。

可以跟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告诉Ta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或将要做的事情,这可以让宝宝熟悉家里人的声音和所处的环境,能让宝宝更安心。

孩子的性格养成与后天环境有很大关系,想要养育出一个不爱哭闹的宝宝,父母的养育方式很重要。

1.及时回应宝宝的需要

一岁前的宝宝,父母及时满足和回应,不用担心会惯坏宝宝,及时的满足,如果暂时不能满足,也要给予回应,这会让宝宝更愿意去配合。

如果家长采用不回应的方式,这不仅不会锻炼孩子,反而容易让宝宝感到无助、沮丧。

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只能通过更剧烈的哭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变得更加急躁、爱哭闹。

因此,有了宝宝后,家长应敏锐感知宝宝的需要,宝宝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也能更心安,从而更有勇气面对不确定的环境。

2.培养宝宝规律的生活作息

宝宝一般会从出生2个月左右开始形成昼夜节律,4个月左右的宝宝就开始形成自己的作息规律了。

所谓规律的作息,就是宝宝每天的进食次数、进食时间、睡眠次数、睡眠时间以及活动游戏的时间,都需要相对固定、稳定的模式。

良好的生活作息可以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减少宝宝哄睡的难度,增强宝宝自主入睡的能力,也能方便家长排查宝宝哭闹的原因。

由于规律的作息也可以让宝宝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预见性,增加了宝宝的安全感,让宝宝知道接下来会做什么,配合度自然会高很多了。

爸妈们一定要帮助宝宝持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宝宝3个月后,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

一是对陌生人的恐惧;

二是不能理解客体的永久性,认为看不见妈妈,就是妈妈消失不存在了。

因此,我们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缓解这种分离焦虑。

比如,在宝宝出生后,用一条毛巾给宝宝适当地包裹,让宝宝感受到像在妈妈肚子里一样的被包围感。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育宝宝的环境不要太单一,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多接触外人,让宝宝喜欢与人相处,不害怕人。

等宝宝再大一点,也可以跟宝宝做一些类似躲猫猫、消失游戏,帮助宝宝体验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从而减少对妈妈的依赖。

总之,对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哭是宝宝的语言,也是他们表达自己需要的唯一方式,是正常的。

而不爱哭闹的宝宝,大多是父母给予了宝宝更适合、良好的养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