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茶室个案吃过炒粿条 医忧:「炒饭症候群」美国曾有人丧命

北市信义远百A13宝林茶室疑爆发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引发全民关注。(中时资料照/蔡佩珈摄)

北市「宝林茶室」出现疑似食物中毒案,多人用餐后送医,甚至出现死亡病例。包含死者在内,许多送医的患者都曾吃过炒粿条、河粉,急诊医师怀疑,可能是「炒饭症候群」引起。由于粿条、河粉、炒饭等主食,通常是先煮熟放置,客人点餐后再翻炒、出锅,在室温放置的过程容易导致仙人掌杆菌滋生,因孢子耐热,炒过也杀不死,提醒餐饮业者,煮熟后的主食务必放入电锅保温,或放入冰箱冷藏,要加热时再取出。

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李建璋表示,疑似食物中毒案陆续扩大,许多在「宝林茶室」用餐过的民众产生类似症状,甚至入住加护病房。有了群聚、食物交集、类似症状的3元素,可以定调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过去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半是小吃摊,办桌,或营养午餐,这次则是发生在百货公司内的名店,李建璋直言「着实让人感到不安」。历史上大规模导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污染,近期还有唐菖蒲伯克氏菌产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当然可能是遭受这些细菌污染。

然而,「宝林茶室」的病患曾吃过炒粿仔、河粉,令李建璋想起医学上的症候群,称为「炒饭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当煮熟的主食放在室温超过2小时,就有可能导致特殊细菌称为仙人掌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长。不过他也强调,这只是个人的臆测,实际情况仍须以检验结果为准。

「食物无法百分百无菌」,李建璋表示,仙人掌杆菌有孢子,会飘散于空气中,因孢子耐热,即便炒过也杀不死,等到吃入肚内,进入适当温度, 这些孢子萌芽,便产生症状,近期就有美国女大生因此丧生。裸仔、河粉、炒饭等,通常是煮熟后放在外面,需要烹调时才大火拌炒,的确有可能产生「炒饭症候群」。

李建璋表示,一些摊贩会将煮熟的饭放入电锅,要翻炒时再取出,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但粿条、河粉等若没有保温或冷藏,就有机会让仙人掌杆菌滋生。室温环境属于「危险温度」,提醒业者,在尚未出餐时,务必先保温或冷藏。消费者在用餐前,若环境允许,也应留意业者有无适当保存食材,若看见米饭、粿条堆在一旁,就要避免食用,以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