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有成...南市水雉破3000大關 創歷年新高
水雉冬天幼鸟情形。图/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
保育团体今天公布大台南水雉普查数量,突破3000大关来到3030只,数量创历年来新高,令保育人士欣喜不已。
台南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台南市野鸟学会等保育团体从2015年开始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共同研议,将台南地区冬季水雉调查固定在12月第一个礼拜日上午进行水雉调查,今上午调查员分别至个别样区中进行调查,中午11点前结束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回报回水雉园区,统计出当年度水雉整体数量。
今年菱角鸟大调查共有38里52样区大都分布在官田、麻豆、下营附近,今年新增白河大竹里,由111位调查员一同参与,来自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与屏东鸟友一起共襄盛举,很多鸟友都是每年固定参与,新年也出现很多新面孔。依循鸟会传统老鸟带新鸟,也有来自南部各大学学生参与;分别是嘉义大学与屏东科技大学学生,嘉义大学生物资源学系鸟类生态研究室老师蔡若诗,更带着20位学生一起来参与。
今年因连续降雨且遭遇台风威胁,外界对水雉数量都相当忧心,调查员发现很多菱角田农民正采收菱角,鸟多集中在某些人为较少干扰的区域。
其中,有一块田区就发现114只水雉,研判可能与今年雨量多,官田菱角田面积增加60公顷,水雉也多了些可以繁殖的栖息地,经统计,今年水雉数量增加148只,族群数量突破3000只,经统计共计3030只,其中,以官田南廍里3个调查点共565只最多。
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说,栖地改善及农民朋友保育观念落实等因素,都是水雉数量增加主因,谢谢外界对于这群娇客的长期呵护终于开花结果。
台南市野鸟学会理事长蔡旺诠也表示,今早就有鸟友发现赤膀鸭、罗文鸭与巴鸭,也有调查员发现小辫鸻,显示台南地区丰富生物多样性生态。
保育团体今天公布大台南水雉普查数量,突破3000大关来到3030只,数量创历年来新高,令保育人士欣喜不已。图/鸟友罗慧娟提供
保育团体今天公布大台南水雉普查数量,图为调查员访查水雉分布情形。图/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