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强化台湾史研究 扭转去中国化史观
大陆正加强对台湾史的研究。图为厦门鼓浪屿的郑成功雕像。(新华社)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七一党庆前夕的6月30日提到,「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不只在中共党史、近代史,大陆也正在强化对台湾史的研究。近期《台湾历史研究》刊物的升格,就展现北京力图掌握台湾史研究的学术话语权,从文章的题材和角度,也意在扭转台湾去中国化的史观。
《台湾历史研究》由中国社科院主管,中国社科院近史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于2021年从「辑刊」升格为「期刊」,同年10月创刊。刊物迄今出版7期,据本报记者统计,已登载的39篇专题或论坛文章中,以时代区分,以战后的20篇过半居首;主题上则以政治(15篇)、社会(11篇)居多。
中国社科院近史所台湾史研究室主任、期刊主编李细珠在创刊号撰文明确表示,加强台湾史在学科、学术与话语「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创新,除可以推动大陆的台湾史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也有助于为官方「反独促统」建言献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记者观察归纳,该期刊的选题特色有二。一是直指两岸在社会与文化上的亲近性。譬如福建社科院研究员杨彦杰探讨荷据时期大陆商人在台湾的发展,点出两岸社会的融合发展与延续性;厦大台研院助理教授王玉国以台北市温州同乡会的《温州会刊》为文本,强调刊物对形塑两岸温州人「集体记忆」的作用。
二是明确反对台独史观与意识,扭转台湾的「去中国化」史观。譬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撰文直指1988年后,台湾的历史课程开始了有步骤的「去中国化」,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将台湾史与中国史分开,同时大量压缩中国史内容和教学时间。在蔡英文执政后,更是强化了台独意识的教育。
对此,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台湾研究所长刘相平认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面对台独史观在台湾史学界乃至社会蔓延的形势,他提出应该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并进一步呼吁两岸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