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一个沧州工厂带活千亿汽车产业

“浩渺行无极扬帆信风。”

京津冀协同战略之下,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等纷纷破题,协同的“小目标”逐步实现,互利共赢新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作为推动京津冀产业一体化、产业新布局的排头兵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运营情况如何?给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3月28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新华网记者走进这座被称为沧州市“一号工程”的工厂。

“5个100%自动化”

道路开阔整洁,两侧绿意盎然。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沧州开发区时刻准备着承接来自北京的转移产业。坐落在这里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是开发区里最大的“招牌”。一排排建设一新的现代厂房气派又敞亮。刚刚投产几个月的生产线一片忙碌,机器声轰鸣。

这座占地19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在2015年4月3日破土动工开建,18个月后便建成投产,开创了新的现代速度。不仅如此,相比较北京现代在北京运营的三座工厂,沧州工厂实现了环保、品质智能的再升级

环保是北京现代的硬标准,位列“品质工厂”、“智能工厂”三大基本战略之首。沧州工厂广泛采用高科技材料、技术和设备,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低能耗;通过对废气废水废弃物绿色排放和回收利用,实现低排放;同时,工厂内部大型部件采用桥式自动运输,车间内部使用ONE-KIT随车供件系统,实现绿色物流

据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陈桂祥介绍,沧州工厂实现了“5个100%自动化”:金属钣件生产自动化率100%;拥有300套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100%;通过86台喷涂机器人,实现了中、上涂内外板的100%喷涂自动化;采用柔性生产工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车型互换交叉生产的100%柔性化生产;发动机制造工艺上,实现了机加工工艺的100%自动化。

建厂之初就被派驻到沧州的北京现代员工雷毅谈起沧州工厂一脸的骄傲:“沧州工厂不仅更气派,更重要的是设计更合理、工艺更先进,精度也最高,例如每个机器人上面都安装有摄像头,能监测出精度,而其他在用的工厂很多时候还是要靠人检。”

共赢发展战略抉择

三年前,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子沧州。这既充分展现了北京河北两地资源禀赋的优势互补,贯彻了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中央要求,也折射出北京企业在应对经济新常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战略抉择。

在跻身百万辆俱乐部之后,产能不足成为北京现代继续高速发展的一大掣肘。虽然北京市高端制造业发达,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汽车企业扩大产能存在瓶颈。而河北钢铁产业实力雄厚,其中沧州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年来发展初具规模,但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几方找到了共赢发展的路径。

在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投产仪式上,北汽集团徐和谊曾说:“随着沧州工厂的投产,从北京现代发展的角度看,合理的产业布局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不光是量上、规模上,还有效益、产品结构上,它的投产对北汽集团完成“十三五”战略规划,都起到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这样的整车项目建设,未来不仅在推动区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北京现代在应对渠道下沉,在区域市场布下的一枚关键棋子。”

一个项目,一座汽车城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总投资120亿元,年产能达到整车30万台,发动机20万台。目前已实现产能20万辆,投产悦纳及悦纳5门,今年将投产全新SUV。对北京现代来说,沧州工厂和60万辆规模的黄骅基地,对周边大城市有较好的辐射力,既便于辐射河北、山东等周边省市的汽车市场,也易于共享天津、保定、泊头等地的零部件配套资源。

事实上,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不仅助力实现北京现代新的跨越,更为沧州乃至河北汽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引擎

据悉,沧州工厂将直接带动就业6000人以上,带动整车零部件物流、服务贸易、汽车金融以及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在沧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韩光普看来,一个整车项目将带来一座汽车城。始建于1992年的沧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沧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型工业区。开发区以管道装备制造为主打,钢管产业一度占到开发区百亿收入的60%至70%,可是近年来上游钢铁产业持续低迷,管道行业利润日渐微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落户沧州后,将带动汽车发展成为沧州未来的主导产业

到目前为止,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经带动起包括北汽岱摩斯、北汽韩一、现代摩比斯沧州公司等家配套企业在当地落户。此外,还有海纳川系列配件中瑞荣、浩然等12个项目在逐步跟进。

围绕着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制造产业核心,零部件、物流、服务贸易、金融、对外出口等产业日益繁荣,研发中心、汽车人才基地建设也在规划中,千亿级汽车产业链正在影响沧州城市发展的未来。

据韩光普介绍,到十三五末期,沧州经济开发区75万辆轿车产能规模将达成,加上黄骅汽车基地,沧州将最终实现130万辆左右的汽车产业规模,建成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大思路、大战略,带来大转变、大成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带来重要的参考,为推动产业升级转移也交上了一份靓丽答卷。(吴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