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台湾研究30年 青年线上座谈探讨学术研究如何连接台湾与世界
▲Y’s Day「周三青年日」举行线上座谈,探讨学术研究如何连接台湾与世界。(图/记者陈弘修翻摄,下同)
记者陈弘修/台北报导
北美台湾研究学会由外交部长林佳龙等野百合学运世代于1994年共同发起成立,今年刚好满三十周年。对于如何持续推动全球化台湾研究,台湾公共策益召集人、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表示,尽管过去有段时间因中国崛起影响台湾研究的资源分配,但透过跨国比较研究以及与其他国际学术社群建立紧密联系,为台湾在国际学术界中找到定位,展现出台湾研究的韧性与活力,是可以立即进行的工作与方向。
Y’s Day「周三青年日」2日晚间举行线上青年座谈,谈讨主题为座标北美,遇见台湾 — 学术研究如何连接台湾与世界,董思齐是在这场线上座谈中,做上述表示,同场受邀与青年和网友分享观点的来宾,还包括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经纬航太科技公司董事长暨北美台湾研究学会发起人罗正方、台湾检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主任彭琪庭、CET Academic Programs台湾中心主任张竹芩,以及北美台湾研究学会会长钟宜庭。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表示,北美台湾研究学会(NATSA)是台湾向世界发声的重要据点,从关于台湾的学术研究出发,协助世界了解台湾,相互交流,让关键的台湾经验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资源。
台湾智库副执行长董思齐也指出,近年来在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与世界重新评估中国威胁下,台湾经验倍受国际社会重视,加上台湾在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地位,台湾研究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他认为,台湾青年应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社群,提升台湾在全球舞台上的话语权,同时强化台湾学的独立性,「台湾是世界的台湾」,期盼未来更多青年学者能接棒,延续台湾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经纬航太科技公司董事长、北美台湾研究学会发起人罗正方回忆,他在80年代参与台湾的学生运动,90年代到美国求学,与当时许多留学生一起,把在台湾参与社会运动的热情带到海外,而在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世界各国的台湾留学生串联发起「民主卫台湾」活动,让世界听见台湾寻求自主、反对霸凌的声音,而NATSA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希望在美国这个世界的中心,将台湾观点的声音传达出去。
罗正方直言,理工青年、工程师也必须了解地缘政治和社会科学,以他现在带领的「无人机台湾队」为例,此不但牵涉到跨学门的技术整合,也和国际政治以及自由民主联盟的发展息息相关,很幸运自己能见证学生运动的过程,从中摸索并思考个人和国家的方向,都成为现在职涯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养分。
台湾检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主任彭琪庭表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中关系加温,「台湾学」在2000年代逐渐衰退,因此,北美台湾研究学会也非常努力地想让学界看到台湾的主体性,同时与其他国家、种族与文化连结,例如,开创台湾与爱尔兰、加拿大魁北克、太平洋原住民等跨国、跨区域、跨种族的比较研究,目的就是希望鼓励以台湾为主体的创新研究取径。
CET Academic Programs台湾中心主任张竹芩表示,她在美国求学期间教授中文,面对的是强势的孔子学院以及中国口音为主的环境,就连办学术活动都会遇到被监控、被冒用身份的状况,但她也在困难的环境中发现台湾是帝国之间的重要枢纽,「我们就是民主的中心」,她目前负责的工作就是引介美国学生来台学习,希望种下认识台湾、研究台湾的种子,持续为台湾贡献。
北美台湾研究学会会长钟宜庭认为,现在「台湾学」研究看起来理所当然,甚至因为地缘政治而兴起新的一波「台湾热」,但必须思考的是在世界、亚洲和东亚的框架下,「世界的台湾」是什么样子?对美国社会和学术社群的意义为何?如此才能让世界更容易听到并接受台湾的声音。在全世界关注台湾之际,学会想让大家知道,「台湾不只是国际关系中的棋子,我们有自己的音乐、饮食、族群、文化等内部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