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使馆点名,法国反华学者:如果明天去中国,肯定得不到签证

观察者网讯法国反华学者”邦达兹在推特上“阴阳怪气”挑衅中国后,被我驻法大使馆“点名”。而法国有些人居然跳脚了,打着所谓“言论自由”的幌子指责中国“战狼外交”,法国外交部还为此召见中国驻法大使。

中国驻法使馆发文指出,安托万·邦达兹曾多次挑衅中国使馆,哗众取宠,完全是个意识形态“喷子”。果不其然,他22日接受法媒采访时又大秀存在,还“赖”上了中国大使,甚至怂恿法国政府“对中国划红线”。

“法国战略基金会研究员”邦达兹 视频截图

采访中,邦达兹颇具“自知之明”,承认“如果明天我去申请去中国,肯定是拿不到签证的”。但他依旧嘴硬称,不担心对自己的工作造成影响。

讽刺的是,邦达兹作为“法国战略基金会研究员”,自称主要研究中国与东北亚的外交安全政策,却暴露了其“云研究”的工作本质。“我的文献研究是基于中国的报刊,(签证被拒)不会对任何事情产生影响。”他说。

面对记者针对性的提问,邦达兹不忘继续挑衅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称对方“很特别”,“极大地夸大了中国的活力”,对自己采取“极具攻击性的言辞”。

事实上,当时是邦达兹挑衅在先:他在有关法国议员访台的推文中主动艾特中国大使馆,并阴阳怪气地称“给你和你的妖魔们一个大大的吻”。对此,使馆的回应只有两个词“petite frappe”(字面意思为“无力的一击”,在法语俚语中有“小流氓小混混”之意)。

事后,法国《世界报》等媒体却断章取义、恶意解读称中国“战狼外交”再现,“中国大使馆攻击法国研究员是‘小流氓’”。就在22日邦达兹接受采访当天,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就所谓“侮辱和威胁法国议员及一名研究人员”召见中国大使。

被问及“是否得到法国政府支持”时,邦达兹拒绝谈论与法国外交部的互动,但又宣称政府“采取任何形式反应都很重要”,因为“中国正在试探我们”。他怂恿法国政府去“说明中国已经触及到了界限”。

此次风波起源于一周前,中方主动公开了驻法大使卢沙野2月份写给法国参议院台湾交流和研究小组”主席李察的信函,要求对方遵循“一中原则”,取消今年夏天的访台行程。而法国方面却并无改意,法国外交部发言人甚至公开表示“议员想见谁,就可以见谁”。

中国驻法大使馆发言人19日表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反对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台湾当局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这是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的应有之义。有关人士可以自由决定其出行和交往计划,中国政府将视情作出相应反应。

21日晚,中国驻法大使馆在官网上发表“关于言论自由的民主讨论”的文章,不点名地揭穿法国某些政治人物和媒体的“双标”,以及邦达兹的主动挑衅:

“某位学者不甘寂寞,哗众取宠,偏离正常的讨论问题轨道,对中国使馆进行各种挑衅。大家可以看看我馆用“petite frappe”一词回应的他的那条推文。那是在讨论问题吗?那纯粹是挑衅!言论自由是平等的。他有挑衅中国使馆的自由,我们也有回击他的自由。不能因为戴上一顶学者的帽子神圣化了,说不得,也碰不得。

有人说中国使馆是在“打压”“独立学者”。此人既不“独立”,也算不上学者,而完全是个意识形态“喷子”。有网友挖出他同台湾当局的暧昧关系,还有同美国某些反华组织的联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位学者的媒体访谈、研究报告和推文,看看他是如何跪舔台湾当局,如何疯狂地“逢中必反”,如何死乞白赖地纠缠中国使馆。中国使馆之所以在一年前拉黑他,就是不想搭理他。此次用“petite frappe”一词回应他的挑衅推文也是为了避免与他纠缠。”

文章也表示,中国使馆一向对法国媒体和学者报道、研究、讨论涉华问题持积极和欢迎态度,只要是真实、客观、公正的,而非基于谣言、谎言和偏见。而如果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形象受到威胁和损害,我们的外交官就要冲上去拼命守护。有人因此给我们扣上“战狼外交”的帽子。如果真有“战狼”的话,那是因为“疯狗”太多太凶,包括一些披着学术和媒体外衣的“疯狗”对中国疯狂撕咬。

推荐阅读:

美媒:中国已嗅到美国的弱点 台湾未来或将成美国最棘手挑战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已经落幕,但美媒对拜登政府会谈表现的反思还仍未结束。3月22日,美媒《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对拜登的警告”为题发表社论提醒说,安克雷奇会谈是一次要严正对待的警告,中国已经嗅到了美国的弱点。

《华尔街日报》社评截图

上周在安克雷奇,面对美国官员不讲外交礼节,不行待客之道,中方官员掷地有声的发言,直击美方痛点。在复盘这场中美交锋时,《华尔街日报》这篇社评刻意避开了美方开场白发言超时在先的事实,反过来怪中国大谈“中式民主”的优越性和美国的罪恶。

文章指出,尽管这只是一场会晤,但却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定下了基调。

文章为此不由得感慨“这就是中美关系的新现实”。在特朗普执政四年之后,北京希望回到奥巴马时期顺应中国全球发展的政策。“中国正在试图了解能否像利用奥巴马那样,利用拜登总统的弱点”。

所谓回到奥巴马时期的对华政策,文章渲染说这就意味着,美国要结束在亚洲建立对抗中国的“民主联盟”政策;还意味着对于中国在香港、台湾、新疆等地区的做法,美国要停止批评或制裁威胁。

对于拜登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做法,文章指出,尽管拜登政府上台的头两个月里,在上述问题的措辞都很强硬。在安克雷奇会晤之前,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还进行安排了一系列与印太盟友的会晤,还与韩国就驻军费用分摊达成了一项协议。但文章指出,美国要面对的真正挑战,其实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这些对手“咄咄逼人”的计划。

文章煞有介事地宣称,这三国仍记得,他们是如何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拜登的自由国际主义派掌权时取得发展的,“这些地区大国正在观望美国新政府是否是‘奥巴马2.0’”。

而在这其中,最大的考验将是中国。文章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酸”味,称中国越来越相信自身的战略优势要胜过衰落中的美国。“如果不信这一点,可以看看中方在安克雷奇的发言。”文章还很不甘心拿现时的中国与上世纪70年代的苏联对比,宣称这与当年的情况“如出一辙”,“当时也流行唱衰美国,而共产主义者寻求在世界范围内前进。只不过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要比当年苏联强大得多”。

文章最后还提到了台湾,称台湾的未来有可能是美国最棘手的挑战。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中心,对美国经济利益至关重要。而中国(大陆)也明确表示收复台湾是首要任务。文章为此提醒到,“这次安克雷奇的会晤是一次要严正对待的警告,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中国正在试图测试拜登政府的决心”。

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图自新华网

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已成为历史。有关中方的反击一度被美媒炒作成“战狼”外交。但也有其他美媒认为,这展现了一个越来越不屈服于美国政府外交压力的中国。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人不再拥有压倒性的全球影响力,也不再有能力借此对抗中国。

根据我国外交部3月20日发布的新闻稿,中美双方同意按照两国元首2月11日通话精神,保持对话沟通,开展互利合作,防止误解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而在台湾问题上,美方也重申了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在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之后,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张沱生对观察者网设想了未来中美关系的常态,称“应该竞争地方竞争,该对话的地方对话,可以合作的地方合作。”因为对话比对抗好,和平比战争好。 他还特别强调了良性竞争: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跟美国搞全球军备竞赛,也不跟美国搞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竞赛。斗争也要有礼有节,不冲突不对抗,管控好分歧,避免出现“一旦出现分歧就不对话、不合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