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度咖啡屋、答母森林發酵工坊
比度咖啡屋与答母森林发酵工坊坐落于大安溪畔 【图‧张晋豪】
【文‧邱建顺】
景观餐厅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承的基地?比度咖啡屋与答母森林发酵工坊就坐落在达观部落的大安溪、香川溪汇流处,田小君与丈夫透过原乡食材与传统的料理方式,一路上努力研发尝试,希望将代代相传的先人智慧,以及泰雅族的GAGA精神,从大安溪谷里发扬光大。
受神祝福的数字
2004年左右,国内庭园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安溪沿岸部落资源丰富,却缺乏游客可以用餐的地方,当时新婚的Kagaw Besu(田小君)与Syat Yumin(吴以山)两人便决定申请青年创业贷款,开设比度咖啡屋,满足游客的用餐需求。比度(Pi-Tu)是泰雅族语中的「七」,是一个幸运的数字,在圣经中也象征着神性与完美,夫妻俩以此为名,希望遵循着神的安排,经营这间餐厅。
Kagaw Besu 与Syat Yumin 夫妻俩白手起家,创业成立比度咖啡屋。 【图‧张晋豪】
起初比度以「肉桂之家」作为主打特色,「一般人以为原住民就是将马告入菜,但位在大安溪畔的达观部落,河床边与野溪边坡其实以椬梧、肉桂等植物为主,所以我们小时候都把肉桂当作零食。」因此比度将肉桂入菜,成为经营卖点。
同时他们也种植咖啡树,慢慢累积相关知识,优质的名种咖啡苗吸引许多咖啡爱好者与同业争相造访。为了咖啡豆的品质,还加入国内的落山风日晒计划,希望让豆子的水准更上一层楼。
地方创生的启发
原本店内的供餐以常见的西式简餐为主,但他们发现,过多的餐点不只造成备料负担,而且原住民风味餐才是最受到游客喜爱的选项。「后来我们接触到地方创生的概念,才知道消费者更想了解的,是这些料理背后的故事,而不是来山上还吃山下就有的东西。」因此答母森林发酵工坊的概念也就此产生。
因为爱吃腌肉,田小君向妈妈与婆婆请益做法,意外发现一样是制作腌肉,却因部落环境相异,在做法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步骤,让她开始投入研究,沉浸在充满泡泡的发酵世界中。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东势的金妈妈泡菜可以那么有名,我们原住民那么好吃的发酵料理是不是也可以让大家看到?」于是田小君以答母(Tamun)做为工坊的名字,在泰雅语里是「酵母」或「咀嚼」之意,所以举凡腌肉、面包、醋饮等发酵制作的料理,都成为答母的产品项目。
山上独有的味道
有别于一般速成的西点面包,答母森林发酵工坊的面包像腌肉一样采用慢速发酵,并利用老面与原乡草木作为原料,制作出山上才有的味道,「大家总是说原乡资源匮乏,但在我眼中,这片土地处处是资源。而且泰雅族的料理很简单,我们都是以减法来思考,不用过多的调味料,而是以最简单的原料食材创造最单纯的美味。」
以部落里原生甜肉桂粉制作的肉桂卷深获喜爱 【图‧张晋豪】
台中地区的泰雅族较早受到汉文化影响,田小君回忆小时候部落就种植稻米,其中小米的种植更是她这辈族人没有见过的场景。因为参与「原民见学聚落平台三年推动计划」,部落乡亲组成「原民见学劳动合作社」,一同栽种小米。在部落见学行程里,他们特别邀请耆老Yaki(奶奶)参观小米田。
80几岁的Yaki说,种小米已经是他们的Yaki那个年代的事情,这才让大伙儿惊觉,种植小米的传统,竟已断层了六代左右。看着在田中温柔抚摸小米秆,迟迟不愿离去的Yaki,让田小君更加坚定复育小米的计划。
小米看见文化断层
田小君坦言,起初种植小米主要是有使用需求,但过程中才意外发现,小米扣住许多泰雅文化,开始从文化层面去思考复育小米的意义。原本为了参与计划成立的合作社,经过3年左右的盘点资源与计划执行,也转为自行运作。田小君将在外头学到的行销手法、计算成本结构等知识,带回部落中:「我们店明年就20年了,我却到第18年才开始知道怎么行销。」
信仰与文化的冲突时有所闻,历史系毕业的田小君选择以开明的态度面对,她认为只要抵触之处回避就好:「祖灵和基督其实皆可视为独一神观,GAGA的准则和我的基督信仰一样,都是敬天、爱神、爱人,比起明文规范的法律,GAGA这股无形的约束力其实更强,因此希望泰雅传统的GaGa能继续传承下去。」
大面积的落地窗与空调设备,提供舒适的用餐环境。 【图‧张晋豪】
发扬泰雅文化
近年来认真行销,导入合作社模式营运,分析财务结构等,成果渐渐有了斩获,近期更吸引电视台前往拍摄美食实境节目。虽然因为满脑子思考市场营运、行销手法等问题,被族人笑称「妳生意人捏!」但田小君还是希望带着所学,和勇敢尝试的心态,感染周遭的人,让整个部落一起进步,继续专心阐述泰雅族的发酵文化,从最平易近人的食物发扬泰雅文化的美好。
【完整内容请见《文化台中》第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