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老年生命窄化了,「好老伴」不一定就是配偶
一般人常认为,老伴,老伴,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据许多社会现象的分析,这个想法说不定是个迷思,与事实相去甚远。
书名《一直喊不舒服,却又不去看病》 图/宝瓶文化提供
配偶不见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侣,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对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过晚年生活,可能是过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这反而对彼此形成沉重的压力。更别说,万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
所以,如果一厢情愿把配偶当成理想的老伴,恐怕会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协。貌合神离,相敬如冰,退休后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这里指的老伴,并不是指婚姻关系里的配偶,而是泛指「老来一起作伴」的亲朋好友。有许多人不能把私密心事告诉配偶,却能对好朋友畅所欲言。
风靡日本的吉泽久子女士在《一个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书里,分享许多老年生活的观念。
她虽然独居,身边却围绕着许多朋友,有不少人来探访她。相对的,她也积极地接触人群。她说:「只有朋友能够为生活增加色彩。我有许许多多的朋友。与朋友接触,可以受到刺激,让人的精神和头脑保持活力。人际关系也是一种财产,心理健康的泉源。只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独自一个人不见得会寂寞,生活同样可以既充实又愉快。」
此会非彼会,快来跟个会
吉泽女士会和朋友交换食物,享受彼此口味不同的乐趣,也会和朋友一道去看各种电影或是舞蹈表演。她也和朋友们组成了读书会,刚开始是邀请各种不同领域的专家来家里讲述专门学识,逐渐演变成有年轻人参加。有些人的年纪甚至比吉泽女士还小个三、四十岁。
读书会事先定好诸如历史或外国文化等主题,然后各自发表心得。每个月都有十多人来聚会。开完读书会,紧接着就是聚餐时间。每次由不同人轮值,使用自家带来的食材,在聚会地点的厨房里做饭。
吉泽女士表示,能够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度过时光,真的很愉快。考量银发读书会成员的年纪越来越大,也会视情况,偶尔请外烩,或是去买外带的好吃便当。
蔡淑媖终其一生都在推广读书会,首次成立「老大人讲古团」,为失智长者讲故事。 图/蔡淑媖提供报系
除了读书会,吉泽女士也参加许多不同类型的团体,例如「改善高龄社会的女性之会」,并在「高龄者或身障人士供餐的组织中」担任理事。她抱持着希望贡献所能的心情,加入团体,把想要传达的理念传达出去,同时借着参加这些团体来服务他人。
现在有许多不同的社团,适合长辈参加。例如,银发族旅游团兴起,长辈们多了一起去旅行的选择。退休后,时间增多,但是体力可能不如从前,建议可以先从距离比较近的地区旅游,或是时间比较短的一日游开始,轻松、无负担地享受出门走走,有时还会有和朋友的朋友结为好友的乐趣。
有些长辈玩出心得来了,就会开始揪团,规划喜爱的路线。
如果是爱好品尝美食的长辈们,就不妨组成「银发老饕会」,一起搜寻适合老年人的健康美食,交流情报,或是相约前往那种必须多几个人一起来,才能享受到多种菜色的大餐。
我时常鼓励来看诊的银发长辈,多多参与各式的活动。我发现社区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可能是「卡拉OK歌唱班」。有时聘请专业的老师来教导,学习丹田发声等各种技巧,或是练习双人对唱,增加趣味。
观光局每年编列350万元预算,鼓励旅行社带银发族在国内旅游。 图/陈柏亨摄影
老年交友的秘诀:三不一要
秘诀一:要心态放开
朋友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最贫穷」。许多人在成年期为了追求事业,忽略友谊,这通常是以男性居多。朋友不会从天上自动掉下来,也是需要用心经营,建议越早开始认识人越好。中年就可以开始考虑累积下一阶段的人际资源,千万不要随缘。
有许多长辈对于交友,顾虑太多。一会儿担心自己没有特殊嗜好、才艺,跟人聊天缺话题,又或担心自己年华老去,不好看,甚至认为参加活动,是浪费金钱。在还没有尝试交友之前,就裹足不前。建议应该要用平时、开放的态度,尝试认识朋友。
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轻时不同。并不强调一定要是能够深交的知己,反而是应该多培养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过度依赖,不要造成太多内外在的负担及罣碍,做一个银发好朋友。
秘诀二:不要设限
只要价值观相同,无论几岁都能做朋友。上了年纪之后,找朋友的诀窍,不在于身家、背景、性别,也并非年龄相仿,而是在于是否有相近的价值观,或是相近的喜好、兴趣。这样的朋友,相处起来比较融洽。
这些相当重要。当人与人的价值观相左时,相处起来,经常就会因为几句话而发生冲突或误会,例如使用金钱的观念差异太大,或是政治立场不同。
当有事情需要找人商量时,我们通常会考虑找邻近或熟悉的亲朋好友谈谈。价值观相同的人,提供的建议值得参考,但如果是价值观不同的人,就会让人感到困扰。
欧洲国家甚至推动青银互助、青银共居。跨越世代与年龄的距离,只要理念相通,长辈与青年人来做彼此的好朋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创造新同居时代。
瑞智互助家庭提供空间,让长者从事画画、唱卡拉OK等活动。 图/简浩正 摄影
秘诀三:不要比较
虽然我常常鼓励长辈多多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享受休闲嗜好带来的快乐,不过也曾经遇过被长辈抱怨的情况。
潘奶奶一坐下来就开始抱怨,表示以后再也不要去参加读经班了。
「怎么了呢?」我问。
「您上次不是还告诉我,去参加读经班之后,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读圣经,一起分享小点心,吃吃喝喝,又唱诗歌,非常快乐。」
奶奶只是摇头,不肯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旁陪伴的女儿忍不住对我泄漏了真正的原因。
她说:「原本都好好的。每个礼拜去,也都很开心,甚至时间还没到,就开心地准备待会儿要穿的衣服,催促我赶快开车接送她。没想到前几个礼拜,读经班的班长一时兴起,发起了一个活动,要来比赛背经节,说是鼓励性质,只要有参加,就有奖品。背得越多,奖品越多。还热心地自掏腰包,说要发给前三名的得主红包。」
原本是想要炒热气氛的活动,但没想到班主任这么一说,奶奶回家后,就表示下次不去了。
女儿旁敲侧击才发现,奶奶很在乎自己的表现。奶奶认为自己现在的记忆力不好,可是说到年纪,在班上又不是最老的。奶奶又认为自己是读过大学的,万一表现比别人差,实在是太没面子了。
不管女儿怎么安慰、劝说,老奶奶就是不肯去。
不要以为长辈上了年纪,就会没有得失心。相反的,团体互动的挫折感,会成为他们继续参与的阻碍。建议团体的倡导者,要有智慧地避免这种情形发生。
秘诀四:不要说教
黄爷爷是个摄影高手,退休之后,也参加了摄影同好会。平日会分享彼此拍摄的美照,互相指导拍照的技术,甚至相约到著名的风景地点,拍摄照片。
有次,同好会中的某人生日,邀约黄爷爷参加难得的庆生宴会。黄爷爷很看重,把多年前订做的整套黑色西装熨烫整齐,还准备了礼物,高高兴兴地赴会,岂知到了现场,另一名同好会成员,居然当众指责黄爷爷,不该穿得全身黑,说是不吉利、不喜气。
黄爷爷气极了,不愿意再见到那位仁兄,也气到不再参加摄影聚会。
朋友圈里,的确也有这样的人,不会去想到别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总是爱七嘴八舌,评论别人。后来,大家也都没有和那个人来往了。
要当银发好朋友,记得戒为人师。这样人气必定上升,处处受欢迎。
要当银发好朋友,记得戒为人师。这样人气必定上升,处处受欢迎。 图/pixabay
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却又不去看病》,宝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
【熟龄选延伸阅读↘↘↘】
。最资深志工 杨满时:「歌剧院就像我家!」实践退休梦
。夫妻情感不合最大元凶?专家:彼此过多期待和幻想